

日本夏普公司4日宣布,已成功研发出光电转化率高达36.9%的太阳能电池,刷新了公司2009年创下的35.8%的世界纪录。新成果可应用于人造卫星等,预计2014年后投入实际使用。刷新纪录的是夏普“化合物太阳能电池”。该电池的特点是不使用硅,而是以铟、镓等多种元素为材料,具有三层叠加的光吸收层。研究人员减小了电池各层结合处的电阻,成功提升了转换率。 三结复合太阳能电池结构,来源:夏普公司 夏普公司已经取得世界最高非聚光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就是36.9%,他们使用的是一种三结复合太阳能电池,这

10月5日,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欣然宣布研发出新型硅片“鑫单晶”,作为其技术创新蓝海战略得一部分。该硅片目前已应用于战略合作伙伴阿特斯公司并联合推出“GCL-CSI”双品牌高功率(265W)太阳能组件。这一极具性价比优势得新型硅片,或将改变当前全球硅片市场得结构。 据了解,“鑫单晶”转换效率接近传统直拉硅单晶,最高测得18.5%。同时“鑫单晶”光衰率远优于直拉硅单晶,平均低1个百分点以上。“鑫单晶”另一显著特点是其低成本。其生产成本远低于直拉单晶硅,而与定向凝固多晶硅锭生产成本相近。高质量
美国能源部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JBEI)的研究团队,以合成生物学的方式构建出两种微生物:一种大肠杆菌与一种酿酒酵母,能生产没药烷(bisabolane)型倍半萜烯(terpene)。初步测试所产生的倍半萜烯,有潜力成为2号柴油(D2)的生物质合成替代物。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JBEI代谢工程组负责人Taek Soon Lee称,这是第一个生物合成没药烷替代D2柴油的研究报告,也是首次利用大肠杆菌和酵母微生物大量生产没药烷。没药烷具有与D2生物柴
据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们使用合成生物学方法,修改了大肠杆菌和一个酿酒酵母的菌株,制造出了没药烷的前体物没药烯。测试表明,对没药烯进行加氢反应生成的没药烷是一种“绿色”的生物燃料,有潜力替代D2柴油。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这是科学家们首次报告称没药烷可替代D2柴油,也是首次报告称可通过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生产出没药烷。”该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JBEI)代谢工程(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变细胞的代谢途径)项目主管李淳太(音译)说。 与日俱增的燃料成本
继10英寸以上笔记本电脑(NB)大量应用LED背光源后,市场开始推测LED 电视何时大量问世。LEDinside指出,由于LED将可使电视画质对比更明显、机型更轻薄,因此预估未来LED 电视将朝高画质和超薄化两种趋势发展。然而由于1000多颗LED用于背光,不论均匀性和信赖度都是问题,导致LED 电视目前成本偏高。在价格和超薄权衡下,预料消费者仍将以价格为优先考虑。预计今年全球LED 电视占厂商出货渗透率仍低于1%,到2012年出货渗透率才会有望突破10%。 目前LED背光技术,可分为直下式
辊涂法生产AR镀膜光伏玻璃的原理是:采用太阳能光伏玻璃AR抗反射增透镀膜液,再通过辊筒涂膜机将AR镀膜液均匀涂布到光伏玻璃表面,经表干、加热固化后再进入钢化炉得到AR镀膜光伏玻璃。 因辊涂法与喷涂法镀膜工艺相比,产品表面膜层的均匀度大幅度提高;相比提拉法镀膜工艺,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样,因辊涂工艺相对于磁控溅射工艺成本又相对比较低,国内大部分光伏玻璃生产厂家都介入或由别的研究路线中转入到辊涂工艺制备AR镀膜光伏玻璃的研究中,随着研究的深入,辊涂法生产的AR镀膜光伏玻璃已投入到市场中,

引言 如今,低功率电子技术的发展允许将电池供电的传感器和其他设备安置在远离电网的地方。在理想的情况下,为了真正摆脱电网的束缚,就应免除更换电池的需要,而代之以由局部环境提供的可再生能源 (如太阳能) 对电池进行再充电。本设计要点说明了怎样构建一款依靠小型双电池太阳能板工作的紧凑型电池充电器。该设计的独特之处在于 DC/DC 转换器运用功率点控制以从太阳能板吸取最大的功率。 最大功率点控制的重要性 虽然太阳能电池或太阳能电池板是按照功率输出来分类,但电池板的可用功率却很少是恒定的。其输出功率
这是一种将直径为10~100nm的“纳米粒子”混入透明介质中,并在玻璃底板上涂布极薄的一层而成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据称,这种纳米粒子受到太阳光照射时,会释放出“热电子(HotElectron)”并产生电动势。这种太阳能电池连波长超过2μm的红外线都可用来发电,与现有硅类太阳能电池相比,可提高能量转换性能。莱斯特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教授克里斯・宾斯表示,“只要是光滑的表面,材料可在如玻璃窗及大楼墙壁等任意地方喷涂,使其变成太阳能电池”,因此与商业电力相比,有望大幅降低发电成本。由于活性层非常薄,因此还
泡泡网电源频道10月26日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新加坡科学家将一个新奇的纳米结构(比人的头发丝小数千倍)置于非结晶硅制成的太阳能电池的表面,研制出了一种转化效率高、成本低的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科学家们认为,最新技术有望将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成本减半。目前太阳能电池一般都由高品质的硅晶体制成,因此,大大提高了其制造成本,限制了太阳能电池在全球大规模的应用。南洋理工大学(NTU)和新加坡微电子研究院(IME)的科学家制造出的这种新的薄膜硅太阳能电池则解决了这个问题。 科学家们首先使用品质比较

太阳能电池材料硒化锡纳米线化学合成研究取得进展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催化与原位表征研究组(503组)李灿院士、张文华研究员领导的小组在太阳能电池新材料硒化锡(SnSe)的合成研究中取得进展。 硒化锡是一种重要的IV-VI族半导体,其体相材料的间接带隙为0.90 eV,直接带隙为1.30 eV,可以吸收太阳光谱的绝大部分;作为一种含量丰富、环境友好且化学稳定的半导体材料,硒化锡是新型太阳能电池潜在候选材料之一,因此其纳米材料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