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30年持续较快增长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出现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使我国传统产业节能减排改造尚未完成,又面临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技术的巨大压力。从发展趋势看,作为一个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发展中大国,未来一个时期我国能源资源消耗还将较快增长,使我国节能减排的形势十分严峻。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2月28日发布的初步核算数据,我国2010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32.5亿吨标准煤,
离德国马格德堡(Magdeburg)不远的地方,矗立着世界上功率最大的风力涡轮机,站在它转个不停的巨大桨叶下面,你很难想象欧洲风能行业会对外国竞争对手有着深深的担忧。 这台高度几乎与吉萨大金字塔(GreatPyramidofGiza)接近的风力涡轮机,是由全球第五大风力涡轮机供应商——德国爱纳康公司(Enercon)制造的。 从这里驱车6个小时,就能到达世界最大的风机供应商——丹麦的维斯塔斯公司(Vestas)。德国的西门子(Siemens)则离这里不远。根据风能行业咨询公司BTM的数据,西
全球太阳能产业发展经历了2010年超常规的发展之后,市场价格剧烈变动,导致市场对其发展前景的认识出现了分歧。不过,我国作为太阳能产业大国,给国内太阳能背板产业进口替代等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未来相关材料产业将获得成长机遇,太阳能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依旧非常巨大。 长期以来,我国光伏产业采取的是“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近80%的原材料从国外进口,又将超过90%的光伏电池组件产品出口到国外去。过去5年里,全球光伏产业井喷式发展推动了13家中国光伏企业成功在美国上市。从他们的生产线上流出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占
山东 2011-08-31(中国商业电讯)-- 国际石油价格的高低起伏扰乱了全球人民的心,从去年140美元每桶的最高点,到今年35美元的最低谷,再到年中6月的新高73.38美元,日前又下跌至60美元。日前,经济人士给出回应:无论是政府、民众还是企业都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作为稀缺资源,国际石油价格整体走高形势不可避免,而且在美元体系与能源体系相挂钩的强权霸占下,中国及其他国家太阳能等新兴产业任重而道远。 能源霸权催生新能源经济 对于油价起落,不少企业和大众要求政府加强对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垄断
被称为把握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脉搏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下称《十年规划》),自去年10月发布征求意见稿后,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搁浅”,出台时间表的传闻也从去年年内传到今年6月底,再传到今年年底,这也让很多本土车企的新能源步伐日趋放缓。 记者日前从一位参与规划编制的人士处获悉,反复修改过的《十年规划》的协调工作已经完成,国务院正在审定中,不用等到年底,很快就会出台,届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径将更加明朗。 技术路线之争有定论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十年规划》迟

8月30日,中国首家低碳功能区建设运营商成立,暨安徽江南产业集中区项目启动仪式在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酒店举行。北京理想伟业节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想伟业)与全球排名第一的设计咨询集团AECOM(以下简称AECOM)将合力打造中国首个国际标准低碳功能区。在项目启动仪式上,理想伟业宣布与AECOM全方位合作,成立中国最专业的低碳功能区建设运营公司,共同创建符合国际低碳专业标准的低碳功能区品牌——Z区。据悉,位于安徽江南产业集中区的首个Z区项目,总规划面积达4.3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高达400亿元人民
一年前的第一期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目前仍未全部开工。由于海上风电领域涉及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等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只要有一方关系没有协调好,海上风电发展就会受到掣肘。 第二批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工作即将开始,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表示,2010年的第一批特许招标的海上风电项目,至今还未能全部开工,尚处于上报核准的阶段。 在第二批海上风能的特许权招标开启之际,传来这样的声音,给尚在起步阶段的国内海上风电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海上风电目标远大 2010年
风声越来越紧。 继国家电监会启动全国风电安全大检查后,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了18项风电行业重要技术标准,同时,还下发了特急通知,收紧了风电的审批权。 而在资本市场上,由于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大涨,利润急剧下滑―――风电设备制造商的日子越发地难过了。 18项标准出台 日前,国家能源局下发了2011年第5号公告文件,批准了《风力发电机组振动状态监测导则》等17项标准。 加上其之前发布的《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自11月1日起,18项风电行业标准将正式实施。其内容主要涉及大型风电场并网、
日前,保利协鑫发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该企业上半年收入达到151.7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7.94亿港元大幅增加了1.6倍;净利润35.5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的7.88亿港元相比增加了3.5倍。与此同时,英利绿色能源(以下简称“英利”)2011财年第二季度实现净营收6.806亿美元,环比增加27.4%;光伏组件发货量较上一季度增涨36.6%。 今年上半年以来,世界光伏行业的发展进入一轮低迷期,受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和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拖累,国内大多数光伏企业上半年的经营业绩都不容乐观,这其中不乏一
光伏大佬经历的挑战和艰辛给中国新能源产业敲响了警钟。 阴霾笼罩之下,不仅仅是中国的光伏产业。从光伏到风电,从新能源汽车到高铁相关产业,曾经投资火热的部分新兴产业都面临着某些困难和考验。相比之下,太阳能光热发电开始受到关注,似乎正酝酿着下一轮可能的投资高潮。 异军突起 从国家政策而言,太阳能利用的大发展已经不容置疑,需要讨论的只是路径问题,是发展光伏还是光热?两种声音一直在争议,从最初的偏向光伏一边倒,已经演变为光热开始受到关注的态势。 “在全球低碳经济与新能源革命的大趋势下,光热发电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