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5日从在湘潭召开的中国风力机械行业2006年年会暨风力发电产业研讨会了解,我国计划至2020年将风电装机总量增加到3000万千瓦。如以每千瓦装机设备投资7000元计算,我国未来风电设备市场规模将高达2000多亿元。 风电研讨会由湘潭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国家科技部、发改委、中国风力机械协会等部门与湖南省、湘潭市的有关领导、专家,以及国内风力机电制造商代表300余人汇聚一堂,就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会上,省委常委、副省长徐宪平作重要讲话。
本报讯昨天,由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上海能源白皮书》对外公布,到2010年,上海将实现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大约20%的节能目标,初步形成多样、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 能源基本依靠外省调入 上海所需能源资源基本依靠外省市调入或国外进口,能源资源供应是制约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同时,能源消费也给大气环境、交通运输带来压力。为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成功举办2010年世博会提供良好的能源保障。经市政府批准,市发改委组织市经委、科委
本网讯 近年来,台湾的风力发电事业发展迅速,包括海外电力企业在内诸多公司,相继投入到风力发电站的建设中来。最近德国一家专门开发运营风力发电站的公司表示,将投资在台湾彰滨工业区建设大型风力发电站,总投资约30亿新台币,电站总发电量为7.59万千瓦,工程完工后,将成为台湾最大的风力发电站。 根据该公司的计划,将在彰滨工业区的彰滨和鹿港兴建2座风力发电站,安装风力发电机33组,每组电机发电2300千瓦,预计2007年内完工。此外,今后该公司还将计划投资350亿新台币,在台中和新竹建设发电量为70万千
12月28日上午10时58分,中电投集团中电大丰风力发电有限公司2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开工仪式在江苏大丰举行。 大丰项目是继洪泽秸杆发电之后,中电投集团旗下的中电国际在江苏的第二个新能源项目,是国内单期规模最大的风电场之一,是中电国际与江苏省签订新能源有关协议后第一个开工的项目,不仅可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也将促进本地区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中电国际大丰20万千瓦风电项目为国家第三批风电特许权项目,由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独资建设,2006年8月30日获国家发改委核准。该项目总投
中油网消息:2006年12月30日,由云南省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出资组建的云南省电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昆明成立,该公司是云南省第一家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的专业企业,注册资本金1亿元,公司计划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十一五"期间要力争突破63万千瓦,到2020年力争达到200万千瓦以上。 云南省不仅有丰富的水力资源,也是可再生能源的富省。近年来该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太阳能和农村沼气的开发利用处于全国领先的水平,风能、地热能的开发也取得了实质
昨天,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Hong Kong Energy公司,同印尼种植商SMART Tbk(SMAR.JK,下称“SMART”)三方,签署了一项再生能源的合营项目,涉资55亿美元。 中海油发言人称,该项目一向是由母公司投资的,上市公司并没有参与其中。 SMART宣布,合资公司将会致力于开发棕榈油为主的再生柴油,以及甘蔗或木薯为主的再生乙醇。该公司还表示,55亿美元的总投资将在未来8年内,以3阶段分摊完成。 SMART发言人表示,该项目将选址巴布亚岛(太平洋
本报讯1月8日,香港汉峰集团就太阳能光伏板再生资源项目与细河经济区达成了投资意向,拟在该区安家落户。 细河经济区自去年9月中旬成立以来,目前已有橡胶工业园等项目开始试运行。大唐国际总投资180亿元的IGCC热电多联产项目准备在今年春开工,正在进行国家发改委立项核准的要件准备工作,并围绕IGCC项目的甲醇和蒸汽等下游产品进行招商。现已有沈阳东瑞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与该企业签定蒸汽供需意向协议,有上海稀依能源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与该企业签定了甲醇供需意向协议。
新华网东京1月6日电 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光催化剂,除紫外线外它还可以吸收所有波长的可见光,应用于氢燃料电池等设备有望提高氢的产量。 据《日经产业新闻》近日报道,新型光催化剂是通过在银、铜和铟等的硫化物表面附着钌制成的。这种催化剂是直径1微米左右的黑色球体,可吸收波长400纳米至800纳米的可见光。 研究人员利用这种催化剂进行了制氢实验。他们将3.6克硫化钠和12克亚硫酸钾溶解到150毫升水中,再加入0.3克新型光催化剂。实验结果发现,新型光催化剂可使1平方米光照
摘 要: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将面临更为严重的能源问题。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是一个重要的选择。我国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经过多年的发展,个别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还远远不能满足能源发展战略的要求。发展可再生能源,利在社会,意在长远。在目前没有完全反映“资源、环保、持续”的能源价格体系下,可再生能源很难与常规能源在市场上竞争,必须通过特殊的政策手段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发展机制,促进其发展。
柏林1月4日电 2006年,德国风能、水电、太阳能、生物燃料、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占德国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为7.7%,同比增加0.9个百分点。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德国去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0亿吨。 德国联邦可再生能源协会4日公布的数字显示,2006年,德国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715亿千瓦时,占德国用电总量的11.6%,比2005年高了1.1个百分点。同时,生物燃料使用量同比增长40%,目前生物燃料已占德国交通运输燃料消耗总量的5.4%,接近欧盟发展计划规定的5.75%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