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项日供应5000立方米沼气的示范工程,正在中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宾县进行紧张建设,它采用了一项来自瑞典的先进沼气生产智能过程控制技术。今年10月,这项工程将为附近的1500户城镇居民供应沼气。随着管道铺设的推进,3年后,这个城镇的7500户居民都将用上提纯沼气。 黑龙江龙能燃气投资有限公司与碧普(瑞典)有限公司,6月9日在北京瑞典驻中国大使馆签订了生物质能源技术全面合作协议和技术引进合同。 双方在黑龙江省宾县宾西经济开发区,合作建设一项农业秸秆生物沼气集中供气示范工程,
点此浏览大图 发布时间:2009-6-11 17:42:00 有 效 期:90天 公 司: 洛阳川谷燃化有限公司 联系人: 计占军 添加为商业伙伴 您好:我现在不在网上 给我留言吧!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科学研究紧盯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瞄准国际科技发展最前沿,不断攀登创新制高点。最近,该所在节能减排、新能源研究上取得新进展:一项技术极大地减轻有毒有机物溴的排放,一项研究可为燃料电池提供更有效的供氢方式。新技术未来的大规模实施,将推动我们更好地走上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路子。 本报讯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开发的新型对二甲苯氧化催化剂,近日在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化纤厂成功完成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活性和选择性不降低的情况下,加
法国MHS Equipment SAS公司的下属MHS能源部门今天宣布,其制造出了超低铂含量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极(0.1μg/cm2)。 该研究是在奥尔良大学的格雷米实验室进行的,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将铂喷射到其E-Tek®气体扩散层上。 铂的粒径、沉积结构及铂的重新分配都有利于氢气氧化还原反应效率的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极铂的用量如此之少,并且性达到了400mW/cm2。利用Nafion®212与Nafion®115膜分别做实验,相应的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了0.4W
由于燃料电池汽车,尤其氢燃料电池汽车可以实现零污染排放,驱动系统几乎无噪音,且氢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燃料电池汽车成为近年来汽车企业关注的焦点。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各国纷纷出台政策,加速推进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的研发。 例如,2008年5月20日,欧洲议会通过《氢能源和燃料电池联合技术发展计划》,提供10亿欧元科研经费,用于加速推进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英国、德国、法国等也在近期加大了对氢燃料电池的研发资助力度。在美国,能源部制定了“氢计划”,要求在未来5年内投入30多亿美元开发氢燃料技术,逐步让
近一时期,随着太阳能企业中标政府“电器下乡”名单的公布,太阳能光热行业又一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据记者了解,此次“太阳能下乡”的太阳能热水器投标的企业有200多家。尽管数量众多,却仅占国内太阳能光热企业总数的3%左右。目前,太阳能光热行业拥有几千家企业,是其他行业中企业数量的几倍。许多太阳能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整个行业现正处于企业众多、管理混乱的状态,希望借此次太阳能热水器下乡,能加速行业内的洗牌和规范。” 行业现状混乱不堪 此次政府“太阳能下乡”举措得到太阳能行业内的普遍认
今天,在浙江省发改委的做媒下,浙江150多家能源装备企业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相约杭州,在产品采购、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洽谈对接。“此举将推动浙江核电产业链加快发展,提升浙江企业核电设备供应及制造能力,实现核电产业的自主化、国产化。”该省发改委主任厉志海表示。 “这150家企业涉及风电整机及零部件、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常规电力机组、输配电配件、输油输气管道以及技术研发等多个领域,代表了浙江能源装备产业的整体水平。”浙江发改委副主任、浙江能源局局长陈智伟表示,核电在未来有很好的发展,双方合
6月8日,记者从南京市经委获悉,经过3年打造,南京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百亿元风电装备产业链,今年风力发电装备产业有望实现销售80亿元。 据介绍,未来10年,我国在新能源的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南京确定将发展风电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路径。2006年全市只有6家企业涉足风电装备业,如今已拥有37家风电协会成员单位,具备了桨叶、电机、齿轮箱、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和总装生产能力以及风场建设、运营能力。其中一些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南京苏耐格公司不久前中标了巴基斯坦每小时300兆瓦的风能发电工程,而“每小
国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1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到2050年,中国使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有望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45%。 这份名为“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的报告,包涵了对中国能源、海洋、人口健康等18个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的研究成果。 报告说,未来中科院所属研究机构将重点瞄准洁净煤及深加工利用技术、氢能利用技术、新型核电和核废料处理技术、海洋能发电技术等十个重要技术方向开展研究。力争到2050年使中国基本形成以自主创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型能源工业体系。 据统
在昨天下午举行的深港澳国际汽车设计高峰论坛上,全球各大汽车厂商和汽车设计业界顶尖专业人士纷纷为深圳汽车业把脉,并一致认为新能源车将成为未来汽车的主流。 业内专家纷纷建言深圳汽车业发展,他们表示,在传统汽车制造产业方面,深圳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比较,并不具备更多规模优势。但是,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从全国来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起步与发展机遇大家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经过数年努力,深圳初步形成了以比亚迪和五洲龙公司为支柱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体系,拥有比克电池、航盛电子、特尔佳[9.7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9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