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电科)48所承担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多晶硅铸锭炉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及《大口径闭管高温扩散/氧化设备》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实现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关键设备国产化的重大突破。 多晶硅铸锭炉是光伏产业链前端的关键设备。《多晶硅铸锭炉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中国电科48所以科技创新为己任,高瞻远瞩,克服重重困难,攻克了多晶硅定向凝固工艺技术、高洁净炉膛技术、晶体硅生长系统的热场技术、精密传动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晶硅铸锭炉,申请了多项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能源科学研究院院长贾承造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童晓光17日在南京紫金山庄就中国能源多元化分别发表报告,专家认为,到2030年,高空风能、微藻生物石油、海洋波浪能、核聚变、深部地热能、卫星太阳能系统将成为6种无限能源。 贾承造在题为“我国能源前景与能源科技前沿”的报告中说,由于正处于工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我国能源消费将快速增长。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折合成标准油为21.46亿吨,而预测至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为50亿吨。 为了满足能源需求,中国将大力发展各种新能源。贾
日前,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民品部主任李宗樵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目前,中国南方工业集团下属公司――河南中光学集团正努力研究从光学角度解决太阳能发电成本过高的问题,即聚光光伏发电技术,目前已完成关键技术的攻关,转化率可达26%。”据了解,世界上已商业化并开始规模化推广应用的太阳能发电技术主要有4种:硅基太阳电池、薄膜太阳电池、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和太阳能聚光光热发电。其中,聚光光伏发电技术因转换效率高、成本低、环保等优势,正逐渐成为太阳能领域的新宠。 环保高效优势凸显 目前,太阳能发电系统的
纽约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创造单晶薄膜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可能生产出更高效的光伏电池和蓄电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系教授乌利维斯纳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使用高分子化学制造纳米级自组装结构。他和他的同事们已经根据他的研究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创造一种质地提升的薄膜,由高度只有几纳米的微小支柱支撑。 “光是制造出单晶纳米结构的方法,就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维斯纳先生解释说。 “我们将这种能力,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纳米自组装成晶体材料模板的能力结合在了一起。” 当导电材料是单晶体时,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提高
“寻找能源行业新机遇”系列报道深入挖掘和分析引领能源行业的新技术新趋势,对推动能源行业重大技术的完善和产业化运用,促进能源行业节能减排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转变,意义重大。 一是通过报道实例,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技术在能源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用二氧化碳把石油“赶”出来》介绍了将回收二氧化碳用于低渗透油藏驱油,既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又能提高油田采收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未来能源行业效益提升、成本降低都将依赖于相关技术的提高。 二是能源行业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全方位技术的支撑和引领。自
个别品种性能高于同类进口产品 记者日前从科技部国际合作司获悉,依托西北大学“光电技术与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国家级光电技术与功能材料及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由西北大学王惠教授主持的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题项目“太阳能光伏电池用高导电性银粉材料的制备技术与工艺研究”,历经数年潜心钻研,通过小试、中试以及工业放大等过程,已成功开发出目前国际、国内市场上急需的高振实密度(2.5―4.8g/cm3)银粉材料。 该制备新工艺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节能、环保、一次投料量大、产量高、成本低和
近日,北京市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协会太阳能光电专委会主任王长贵指出,薄膜太阳能电池极具发展前景,我国应该加快该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进程,大力提升薄膜电池的市场使用规模。 作为太阳能电池的第二代技术,薄膜技术选择非结晶硅、镓等半导体材料作为光能的吸收剂和转换器,太阳光聚集在这些半导体材料上,转换成电能。薄膜技术对原材料需求较少,受上游原料供应短缺影响程度也较轻。在太阳能电池的三代技术当中,薄膜技术造价成本最低,一旦薄膜电池大规模应用,企业收入有保障。此外,薄膜电池在制造耗能方面具备优势,容易获得国家
靠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建立起来的中国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业,现在开始具备进军世界市场的能力。中国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骨干企业之一的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9月下旬披露,其出口到智利、白俄罗斯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叶片已经在上海港装船出海,这是其风力发电设备输出海外的第一步。 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介绍,其属下企业南车时代新材此次出口智利、白俄罗斯的产品是采用先进复合材料制造、为1.5MW风电机组配套的两款叶片。这项技术,最早从海外引进,经过企业与国防科技大学合作消化吸收再创新,现已完全掌握了兆瓦级风电
不难想象,在不久的未来某一天,太阳能行业间的流行语会围绕“全自动”展开。届时,全自动化太阳能不再将只是一个概念新奇的“少数派”,而是变成行业设计、制造、销售全自动化产品的主流,消费者购买、消费、并按照此方式去进行使用的具体行动。全自动化太阳能就是借助技术手段的创新,成为未来引领“行业发展、市场消费、企业创新”的一种产品方案和企业发展态度。 在“全自动化”替代“推广”、“规模”这些词汇成为整个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词背后,正是当前我国太阳能行业积极寻找从制造生产的简单模式向创造升级的新科技模式努力。
1、智能电网的概念和特点 智能电网是指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供电网络,其中的每一个用户和节点都得到实时监控,并保证从发电厂到用户端电器之间的每一点上的电流和信息的双向流动。智能电网通过广泛的应用分布式智能和宽带通信,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集成,保证市场交易的实时进行和电网上各成员之间的无缝连接及实时互动。 尽管各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对智能电网建设有着不同的重点和目标,但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驱动都是基于市场、安全、电能质量和环境因素,其特征可归结为:自愈、兼容、交互、协调、高效、优质、集成。 2、智能电网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