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2011年2月21日电 /美通社亚洲/ -- Targray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正式启动 ToughSIL 经典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膜片,以此扩展其太阳能材料产品组合。特锐现已是 Taein Chemical 公司的层压膜片的全球独家分销渠道。目前,推出市场的 ToushSIL 膜片最大宽度达 3,030 毫米,是市面上一款最宽的无缝层压膜之一。另外,在适宜的设定和操作条件下,特锐的隔板可拥有达 2,500 次的高生命周期数。Taen 的先进的
(i美股讯)北京时间2月17日,晶澳太阳能宣布研发出新的高效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8.2%,这是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由晶澳太阳能研发团队开发,使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Maple",使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电力输出显著增加。 Maple电池在大规模生产条件下的试产中,转换效率达到18.2%,公司计划在2011下半年开始商业化生产。(i美股 美言编译)
近日,世界首套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现场测试平台在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建成,至此,国家电网公司已具备全部光伏电站并网移动试验检测能力,将为我国建立光伏发电检测认证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并为分析大规模光伏电站并网对电网影响、客观评价光伏电站并网特性提供检测手段,对推动我国大规模光伏电站并网,促进清洁能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指电力系统发生诸如短路等故障引起光伏电站并网点电压跌落时,光伏电站能够保持不间断并网,甚至向电网提供一定的无功功率,支撑电网故障恢复,避免引起电网故障的
由于能源成本日益攀升,太阳能等新能源正逐渐成为一项可行的替代能源。2011年,全球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速度尤为显著。 尽管在与中国企业的短兵相接中,由于生产成本的压力,以技术领先的美国第三大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常青太阳能公司决定关闭德文斯工厂。但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L・格兰泽认为:"德文斯工厂的关闭并不代表新能源是一个错误,它只是表明了中国人在廉价制造上具有的绝对优势。只要能够继续拥有富于创造精神的智慧的公民,美国就能够在未来竞争中保持不败。" 从格
新华网北京2月14日电(记者张舵)记者从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的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其全球最先进的单机容量6兆瓦风力发电机组研发工作进展顺利,首台样机将于今年6月下线。这意味着,中国有可能成为继德国之后,第二个能自主生产当今最大单机容量风机的国家。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6兆瓦风机下线是中国风电技术进入国际最先进行列的有力证明。根据公开资料,全球还没有一台6兆瓦风机进入商用阶段,目前只有德国的两家公司有两到三台样机处于运行测试阶段。 据悉,华锐风电6兆瓦样机下线后也要
1、光伏发电产业化发展,特种材料和涂料将起重要作用 我国太阳能较丰富的区域占国土面积2/3以上,年辐射量超过60亿J/m2,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1亿~7亿t标准煤的能量,特别是西北、西藏和云南等地区,太阳能发电资源尤为丰富。 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光的光生伏特效应(Photovoltaiceffect),由光子(光波)转化为电子、光能量转化为电能量。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关键装置是太阳能电池,现在已是成熟的技术,推广的难点是硅材料短缺和发电成本过高。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仍在4~6元/(kW
本报寿光讯 1月23日,记者在寿光市洛城街道见到一个特殊的冬暖式蔬菜大棚。乍一看,这个大棚与普通大棚没有两样,里面种着黄瓜、青椒、西红柿,叶子翠绿,果实累累。但仰头仔细观察,就感觉出了不同――普通大棚覆盖的是薄膜,而这个大棚的棚顶是白橙相间的透明薄膜太阳能光伏玻璃和太阳能薄膜电池板。 这是寿光华天新能源科技集团建成的薄膜光伏太阳能发电试验大棚。集团董事长李岐周告诉记者,棚顶的橙色部分是太阳能薄膜电池板,由于这种电池板的材质是双面透明导电电极及半透明非晶硅,所以仍可以透进部分光线,既满足了植物生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在世界上首次开发出了通过涂抹液体硅形成非晶硅薄膜,进而生产太阳能电池的技术。新技术将有助于降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成本。 硅是制造手机、液晶和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原料。目前多用固态和气态的硅材料制造太阳能电池,但是加工固态和气态的硅材料成本较高,所需时间也较长。 北陆尖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教授下田达也率领的研究小组,2006年以一种含硅和氢的高分子化合物为溶质制造出稳定的液体硅。此次,他们在彻底研究液体硅特性的基础上,开发出了这种制造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新技术。 新技术生产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 薄膜太阳能电池 ,结合了等离子体以提高性能和经济可行性。 等离子体(Plasmonics) 是一个新兴的科学和技术分支,涉及光和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相互作用产生一股高频率和高密度的电波。这种电子脉博以异常快速的大和小密度的形式行走,类似声音在空气中的运动。 斯坦福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副教授迈克麦吉希(Mike McGehee),领导了一个多学科的工程师小组,利用等离子体来帮助薄膜太阳能电池以更高的效率捕捉光源。 从本质上来说,研究
目前世界上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基本上是局限在利用太阳能板直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再用于家庭取暖、提供热水或者照明等,偶尔也会用在汽车上,但是效果很勉强。 日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耗资200万新元(约合1000万元人民币),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太阳能燃料实验室,并邀请了一批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加入。这些专家包括国际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化学家、太阳能电池专家以及光合作用研究的领军人物等世界顶级科学家和专业人才。 该实验室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把普通的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而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