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 第72号 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有关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现予以发布,并从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请各有关单位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七年十月十七日 点击浏览该文件
好戏永远在后头。 就在可再生能源企业抱怨《关于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带来的补贴不能带来真正的“实惠”时,一系列具有实质意义的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生产准备金政策正在酝酿下发。 记者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员处获悉,这些政策的框架性文件拟定已近尾声,不日将正式推出。 一揽子优惠 国家发改委内部人士透露,为保证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国家的财税支持能够“四两拨千斤”,未来可能设立生产准备金。据了解,国家发改委的如是考虑,也是遵循国际惯例,巴西在
据报道,去年1月24日,跨部门起草组成立,启动立法工作的《能源法》正式稿最近已修订完毕,很快就将向包括民营油企在内的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公众不仅对《能源法》开门立法、民主立法寄予了热望,更对其能否成为新能源的激励法充满期待。 在近日举行的“首届中国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部长郑斯林表示,能源问题于中国而言显得尤为紧迫和必须面对。中国人口众多,能源消耗基数巨大,加上正处在经济起飞阶段,生产、生活对能源的需求在迅速扩张。数字亦显示,2001年以来,随着经济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我
九月笔者两篇探讨石油等能源问题的文章,引来了很多行家和朋友的关注。所幸的是,关于能源产业进一步市场化以及打破垄断的判断,得到的反馈大多数是正面的。 对中国能源战略全局具有深远影响的《能源法》起草工作即将迎来一个新的节点。《能源法》可谓呼之欲出。今年上半年是《能源法》修改最频繁的一段时间,到现在《能源法》讨论稿的大体框架已初具雏形。 缺少一部能源基本法一直是中国能源发展中的瓶颈和缺憾。目前,我国的能源立法主要调整能源某一领域的关系,还缺少全面体现能源战略和政策导向、总体调整能源关系和活动的
以招标方式明确的风电项目,可能再次出现超低电价的竞争风险。电监会近日建议,将电价政策由招标定价制度改为固定电价制度。 电监会近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欧洲可再生能源发展近况及其借鉴分析》(以下简称《分析》),指出现阶段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的不稳定性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的不确定性,使得许多业主大规模发展风电面临风险。“以核准方式明确的项目电价存在较大的审批风险,以招标方式明确的风电项目,可能出现2003年风电特许权招标中超低电价的竞争风险。” 电监会建议将电价政策由招标定价制度改为固定电价制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业的瓶颈制约也日益凸现,地源热泵的产能不能满足规模化应用的需求;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结合程度不高;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缺乏技术上的突破,生产成本较高等等。加快培育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产业化基地成为当前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为此,我部决定在“十一五”期间,确定一批部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业化基地,通过产业化基地的培育建设,以提高太阳能热利用产品和热泵机
本报讯 记者蒋铮报道:广东省建设厅昨天发表《广东省太阳能开发利用情况》,提出要尽快健全法规、提供财政支持,加快太阳能产业与建筑的一体化。而符合条件的民居,可能被要求必须安装太阳能。 广东利用普及率不到8% 广东发展太阳能具有先天优势,太阳年辐照时数均在2000小时左右,按家庭日平均用电6-8千瓦时计算,安装一个2.8千瓦的光伏发电系统,就能提供全年的用电量。 近年来,不少居民为了节约煤气和电,开始逐步自行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但至今为止,广东的太阳能利用普及率还不到8%。归
近日,国家发改委、电监会发布了《关于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这标志着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费用分摊制度正式实施。但有关专家认为,对上网风电进行补贴仅仅是国家扶持可再生能源的第一步,相关政策尚须细化。 据了解,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金额合计2.6亿元,包括38个发电项目的支付补贴电量和补贴金额,涉及装机容量141.4万千瓦。其中,受补贴的风电项目占133万千瓦,占比近95%,获补贴2.27亿元,占87%。 补贴仅为扶持第一步

发改价格[2007]2446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电监会关于2006年度 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各区域电监局、城市电监办,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 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和《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发改价格[2007]44号),经商财政部,现就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调配、补贴
为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完成我市“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根据《山东省人 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07〕39号)精神,结合 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明确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一)主要目标。到2010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4.69吨标准煤 下降到3.52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5%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05年的51.92立方米下降到31.15立方米以下,降低40%;二氧化硫(SO2)总排放量由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