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X 2025】中环数科:以“源网荷储智”一体化构建零碳园区新生态
近期,我会在京成功举办第十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论坛暨展示(NEX 2025)。我会常务会长单位、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环数科副总经理涂娟女士出席零碳园区产业生态共建论坛并以《元年已至,未来已来——以“源网荷储智”一体化构建零碳园区新生态》为题发表演讲,系统阐述了中环数科在零碳园区领域的实践探索、解决方案及未来布局。

涂娟女士在演讲中首先点明了新能源行业的时代变革。她指出,新能源行业已进入3.0“黑铁时代”,核心特征是资产证券化——新能源资产(如光伏、储能、综合能源站)凭借清晰的确权属性、稳定的现金流收益,正成为继房地产之后的新型绿色资产。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区域开发具备稳定现金流的新能源资产,已成为行业趋势与企业必须迎接的挑战。
而零碳园区,正是这类绿色资产的核心载体。从数据层面看,全国70%的电力消耗集中于工业企业,且90%的工业企业入驻园区,这意味着零碳园区建设能精准切入节能降碳的关键场景,形成规模化效应。基于此,中环数科将自身定位为 “新能源运营商”,并明确未来向 “新型电力主体” 转型的目标:以园区为载体,通过 “源网荷储智” 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供给侧(光伏、储能)与需求侧(工厂产线、综合能源站)的最大能效配比,最终构建零碳园区新生态。
在零碳园区的落地实践中,涂娟女士强调了 “协同” 的重要性。她表示,零碳园区建设更适合国央企主导推进,一方面,园区资产多由政府平台公司持有,便于获取区域特许经营权;另一方面,需通过 “自上而下 + 自下而上” 的结合模式:“自上而下” 即与政府建立良好互动,依托政府背书保障项目落地;“自下而上” 则是深入研究产业特点,精准识别节能降碳空间,最大化实现园区零碳目标。
这种模式的优势已逐步显现:对地方而言,零碳园区建设可通过 “节流” 提升税收、推动产业绿色化升级、降低2026年即将面临的碳关税压力,更能助力政府平台公司推进化债工作;对行业而言,零碳园区则为新能源资产开发提供了标准化场景,加速了资产证券化进程。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7月国家三部委发布零碳园区相关重要文件,标志着零碳园区建设正式进入 “元年”。而中环数科早在2023年便开启了零碳园区探索,且取得了一定成绩,成为行业内较早实现规模化实践的企业之一。
演讲中,涂娟女士详细介绍了中环数科的零碳解决方案体系,涵盖园区级与工厂级两大维度,形成全链条服务能力。
园区级解决方案:四大核心业务,打造闭环生态
中环数科的园区级业务布局以 “零碳” 为核心,构建了从规划到运营的完整闭环。从零碳咨询与顶层设计;零碳投资;虚拟电厂与核心技术落地和碳交易服务来实现零碳园区的闭环方法论,并以某综合能源岛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讲解。
工厂是园区的核心组成单元,中环数科的工厂级解决方案同样以 “供需平衡” 为核心。涂娟女士指出,工厂能耗不仅涉及水电气等一次能源,还包括工艺冰水、压缩空气、热蒸汽等二次能源。针对这一痛点,中环数科重点发力动力系统改造,通过对空压机、空调等八大系统的优化,可实现最高40%的能效提升、50%的维护能效改善、为企业节省10%左右的生产成本。
同时,公司积极拥抱“AI+能源” 趋势,自主研发的“云边一体化”智能系统,成为能效提升的 “核心引擎”。
零碳工厂以中环新能源集团凤台光伏生产基地为典型案例。通过实施AI系统升级、RO纯水系统改造、智慧照明优化等措施,同时搭建四级能碳管理平台,每年为自家企业节省可观成本。后续还将推进热电联产与智慧微电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工厂零碳体系。
演讲最后,涂娟女士强调,2025年是零碳园区建设的 “元年”,也是 “未来已来” 的起点。中环数科作为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全资子公司(成立于 2020 年),已在零碳工厂、零碳园区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未来将继续以 “源网荷储智” 一体化为核心,深耕绿色资产开发。
来源 | CNECC
编辑 | 中华新能源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9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