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X 2025】电规总院王霁雪:我国新能源基地建设与行业发展探讨
日前,我会主办的以“低碳应用,市场多元”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论坛暨展示在北京顺利召开。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王霁雪出席论坛并以《我国新能源基地建设与行业发展探讨》为题发表演讲,深度剖析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创新模式、产业链协同路径及行业关键挑战,并提出多项前瞻性建议。

王霁雪指出,我国新能源基地建设已从传统的 “资源-消纳-通道”分散模式,全面转向“新能源+支撑调节能力+消纳通道”三位一体的系统构建模式。这一转变源于西北地区新能源消纳压力的持续增大,国家明确提出要打破各环节割裂状态,实现全链条统筹规划。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基地规划,2022年我国提出的4.5亿千瓦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规划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包含新能源发电装机目标,还配套建设支撑性电源、调节型电量设施及特高压输电通道,形成复杂的综合能源系统。
在产业链协同方面,王霁雪透露,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正牵头开展 “十五五” 可再生能源规划专项研究,重点梳理新能源产业链 “资源-装备-技术-开发-应用-政策” 六大环节的安全保障体系,并建立多部门政策协同机制。
面对行业 “反内卷” 与市场化改革的双重要求,王霁雪提出以沙戈荒基地为创新载体的解决方案。他建议借鉴美国阿波罗计划的巨型项目创新模式,将沙戈荒基地打造为新能源技术先行先试平台,支持前沿技术落地转化。
目前沙戈荒基地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宁夏腾格里基地首批300万千瓦光伏项目于近期全部建成,配套 “宁电入湘” 特高压通道已累计输送绿电超9亿千瓦时;内蒙古库布其千万千瓦级基地也于9月29日开工,预计2027年投运后年减排二氧化碳1600万吨,并治理沙化土地30万亩。
王霁雪指出,沙戈荒基地建设需突破 “不可能三角” 约束,通过技术创新平衡消纳能力、成本控制与系统安全三者关系。他建议进一步发挥国家级项目的创新牵引作用,推动新能源产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来源 | CNECC
编辑 | 中华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