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固定广告

【NEX 2025】杜祥琬院士:可再生能源必将成为照亮未来的绿色之光

2025-10-11
新闻来源: 全联新能源商会
查看次数:1029

日前,我会主办的以“低碳应用,市场多元”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论坛暨展示在北京顺利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出席论坛并致辞。

图片


杜祥琬院士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球正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能源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传统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不仅引发资源枯竭隐忧,其排放的温室气体更对全球气候造成严重影响,“加快能源转型、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回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历程,杜祥琬提到,本世纪初中国工程院分析时曾认为,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对我国一次能源的贡献 “微不足道”,但后续研究明确,可再生能源凭借清洁、绿色、可持续的核心特性,必将逐步走向 “举足轻重”,并在未来能源体系中 “担当大任”,成为照亮全球绿色发展的关键力量。


尽管我国能源结构目前仍以煤为主(技术可开发煤炭量约 1710 亿吨),煤在短期内可保障能源供应,但杜祥琬强调,煤炭的 “有限性与不可再生性” 决定了长期视角下,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存在不确定性。“逐步、稳步推动能源结构从以煤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为主,是保障我国长期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关键。”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效显著,已实现 “装机规模全球最大、发展速度全球最快”,持续占据新增装机主体地位。数据显示,截至今年 6 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达 21.59 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量的 59.2%,其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针对风电、光伏发展带来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等电网消纳挑战,杜祥琬提出解决方案:“通过新能源与储能技术结合、运用先进电网调度技术,可让新能源更‘智慧’,更好融入现有能源体系,破解消纳难题。”


论坛中,杜祥琬以河南兰考为例,生动展现了农村地区在能源转型中的潜力。作为传统农业县,兰考曾长期依赖外来煤电,如今通过因地制宜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已实现用电自给,甚至能将多余电力上网盈利。据兰考县发改委统计,当地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达 135 万千瓦,涵盖风电、光伏、生物质热电、垃圾发电等多元形式。“兰考仅是三类资源地区,风力、太阳能资源并非最富裕,但其成功充分证明,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已基本成熟、成本可控。” 杜祥琬表示,若东部地区借鉴兰考经验,依托本地资源提高可再生能源自给率,将大幅优化我国能源格局,长期来看 “西电东送” 的现状也将逐步改变。


谈及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杜祥琬明确指出 “科技创新是关键”。他强调,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从成本下降到效率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科技驱动。未来需持续推进降碳、脱碳、碳移除举措,加速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与发展模式根本性变革。具体而言,能源、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多项技术亟待突破与推广,包括煤炭绿色智能高效开发利用、氢冶金、可持续航空燃料、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氢燃料电池电堆、生物乙醇等,这些技术的成熟将为可再生能源产业注入强劲动力,助力 “双碳” 目标如期实现。


杜祥琬表示,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强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举措,在全球气候治理和能源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继续做好国内的能源低碳化转型工作,进一步加强气候治理国际合作与交流,讲好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动故事,为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来源 | CNECC

编辑 | 中华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