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改革报】曾少军:乡村振兴,光伏等新能源大有可为
信息来源:中国改革报《能源发展》周刊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专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少军博士
曾少军秘书长表示,光伏参与乡村振兴,目前正获得越来越多政策的青睐,成为未来助力“三农”发展的重要路径。“十四五”期间,光伏作为重要抓手,必将为乡村现代化提供动力。
随着国家政策不断发力,光伏产业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正日益紧密,得益于“十三五”期间光伏扶贫探索的路径和积累的经验,光伏在乡村的落地正在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他提到,截止到今年2月份,光伏扶贫任务已全面完成。累计装机量达2636万千瓦,惠及农户415万户,每年大概发电收益达到180亿元人民币。
他还表示,拥有近7亿人口的农村为光伏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光伏扶贫为产业的大规模推广,和进一步促进成本降低奠定了基础条件。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在乡村振兴阶段,光伏产业与乡村的结合,也将进入“2.0时代”。
随着光伏产业与乡村结合进入“2.0时代”,融合发展的模式也在呈现更加多样化的趋势。他还认为,未来,光伏将为农业开辟新的途径,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结合,使农业实现科技化,使农民实现增收。
他指出,光伏与乡村结合的路径将越来越多,渔光互补、农光互补、林光互补、牧光互补都在涌现,同时将实现光伏发电、农业、观光旅游、生态保护的综合效益,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推动光伏产业与乡村振兴的进一步融合,政策发力是关键。目前来看,推动光伏产业在乡村落地的相关政策仍有待完善。曾少军秘书长认为,光伏参与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把光伏和农村叠加,而是要推动新能源和新农业更好的融合,通过新能源推动农村发展,并且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空间。他指出,未来要完善新的政策体系,加大高新技术的研究,研发光伏农业相关的农机设备,将农业装备和新能源真正结合起来,实现光伏和农业的有机结合。
他还表示,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未来应为农村提供能源的综合解决方案。由新能源商会统筹的《我国“十四五”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及扩大新能源应用研究课题》,建议“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农村能源规划,促进农网改造与新能源利用,加强各级部门间协调,做大做强新能源,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新能源工程化、规模化发展。从全方位、多角度统筹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及农村新能源推广应用,为新时代的“三农”发展保驾护航。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