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固定广告
NEX 2025

新能源发展与政策建议

2011-09-22
新闻来源: 全联新能源商会
查看次数:1639

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已成为世界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资源的稀缺和全球气候的恶化,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国家实现低碳发展目标、实现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温室效应的加剧,低耗能、低污染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的发展趋势与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大力推行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并进行了产业政策的调整,抢得先机。我国正在工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所以低碳经济在中国既有压力又有挑战。

目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重点主要体现在四个领域,以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资源、新能源的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计划到2011年新能源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到10%,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3亿吨标准煤。其中,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立方米,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15亿平方米,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万吨。

新能源的发展前景

我们目前面临的挑战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对开发地球可再生能源进行投资。目前我国看好的是低碳产业。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也有密切联系。理解低碳经济需要把握三个重要特性:

1、综合性。低碳经济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或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综合性问题。从第一个层面理解,低碳经济意味着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关系的“脱钩”,即GDP的增长率高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率,经济稳定增长而温室气体排放量零增长甚至减少;从第二个层面看,低碳经济所确立的是一种在促进发展的前提下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单纯的节能减排思路不同,它强调发展与减排的结合,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通过改善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来减少能源需求和排放,而不是以降低生活质量和经济增长为代价实现低碳目的;从第三个层面看,低碳经济还关系到人类的发展权和社会公平问题。因为几乎人类所有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能源,产生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不同的国家由于发展水平不同,面临的发展潜力和减排空间也不同,要设计合理的、能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碳排放方案,必须从社会公平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

2、战略性。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是长远的。低碳经济要求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进行一次全新变革,是人类调整自身活动、适应地球生态系统的长期战略性选择,而非一时的权宜之计。

3、全球性。全球气候系统是一个整体,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全球性,涉及人类共同的未来,超越主权国家的范围,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低碳发展需要全球合作。

新能源经济发展存在的障碍

虽然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宏观环境和资源优势,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充足的项目资金,但从新能源项目的运营现状看却不容乐观,因为新能源发展面临着以下不足和障碍:

1.信息障碍。新能源人才的不足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新能源产业不仅尖端科技人才紧缺,更重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也不足,使得技术、资本、市场三者之间存在信息障碍。绝大部分新能源项目的关键技术并非是重大技术创新,而是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即把成熟的技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根据各地资源和环境特点开发出实用的新能源产品与服务。因此,项目成功的关键便是技术、资本、市场三方面的有效沟通。但新能源发展时间短,懂技术者不懂投资、懂投资者不懂市场、懂市场者不懂技术,使得原本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技术、资本和市场三者间的关系断裂,导致项目效率低、盲目投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