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国宝:中国水电百年 应该突出水电战略地位
水电是我国目前可开发程度最高、技术相对成熟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当前的减排形势和我国做出的庄严承诺更加大了开发水电的紧迫感,因此在做好能源中长期规划时应该突出水电的战略地位。
从1910年石龙坝开眼看世界,到2010年即将投产的小湾水电站使我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万,中国水电历经百年风云变幻,始终扛起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大旗,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望未来,新时期赋予了水电建设更多更高的要求。再次出发前,我们要厘清下一个目标的指导原则和总方针,只有路子对了,水电建设才能健康发展。为此,本报专访中国能源“大总管”――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
百年水电关乎国运
中国能源报:目前我国水电装机即将突破2亿千瓦,仅今年投产的水电装机就达到了2000万千瓦,这两个数字背后意味着什么?
张国宝:随着云南小湾电站的投产,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将突破2亿千瓦,到今年年底水电装机规模还要高于这个数字。相比新中国刚成立时候的36万千瓦,2亿这个数字足以说明我国水电建设发展迅猛。
然而,今年之所以有这么大规模的装机容量投产,还得益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由于我国大部分水能资源分布在西部,在建的一些大型水电站和已投产的水电站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青海等一些地区,“西电东送”便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要战术,即将西部的丰富水能资源送往华东、华中等经济发达、用电需求量大的地区。现在,西部大开发十年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见到了实效。
中国能源报:从第一座水电站开眼看世界,到现在中国水电在国际上大放异彩,中国水电百年是不是也与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张国宝:这一定和国运密切相关。1910年的中国还没有自己的水电站,随着西方先进技术传入我国,一些有志之士开始思考利用云南的水能资源发展经济、造福人民。靠募集民间资本,我国第一座水电站华电石龙坝水电站在云南昆明诞生,时隔两年,第二座水电站腾冲滴水河水电站也依靠引进民间资本修建而成,当时采用的是西门子伏伊特设备,装机容量很小。
今年我国水电装机突破2亿千瓦,这不仅是量的增长,更印证了中国水电发展道路不平凡。从引进设备到自主制造、从制造简单设备到制造复杂的世界顶尖设备、从自己制造到走出国门,水电发展的每一次进步都同中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在世界各地的水电站施工工地上都能看到中国人的身影,许多电站都采用我国出口的设备,这些都值得我们骄傲。
中国能源报:中国水电将迎来一个大的发展机遇,发电设备和制造商也纷纷摩拳擦掌,作为监管部门,如何规范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竞争?
张国宝:通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发展和几代领导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的工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利用改革开放的环境引进吸收国外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
我在计委工作时,当时的计委副主任黄毅诚就曾感慨――如果全国人民努一把力,电力装机容量一年能到500万千瓦就是奇迹。如今我们一年就做到了电力装机容量增加1亿千瓦,这在当时是不敢想象的。江泽民同志曾告诉我,当时我们引进捷克的水轮发电技术,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不过6000千瓦,现在我国可以独立制造百万千瓦大型机组,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