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视点】范必:“原油人民币”风险大、需谨慎推行
引言
原油市场与中国人熟知的铁矿等市场有着很大区别,属于价格很不稳定的市场。对此,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经济与能源政策专委会学术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范必表示:“原油人民币”的思路看上去目的是为了推人民币国际化,我以为价值不大,但风险很大。”
范必
第一,石油美元体现了美元与石油间互为避险工具。美元指数涨油价跌,美元指数跌油价涨。如果搞成石油人民币,人民币要承受这种大幅涨跌的投机活动。币值稳定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而不是大涨大落。
第二,石油人民币的前提是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与原油可以自由贸易。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则石油人民币可操作性并不大。当然,中间若加入黄金,设计者可能认为这会对使用石油人民币有吸引力,也规避了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局限,看起来很巧妙。但是,黄金由于流动性差,早已失去了稳定币值的储备功能。美元曾经与黄金挂钩,最终还是解体了,其中的教训值得汲取。
第三,中国是否有这种挂钩能力也是问题。我国目前黄金储备1842公吨,相当于960亿美元(9月末数据)。2016年我国进口原油1153亿美元,这是实际进行交易结算的金额,期货市场由于杠杆率高,其规模要远远大于这个数字。不到1000亿的黄金储备,稍有风吹草动,瞬间就会兑换枯竭。(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共计33604.1公吨,我国黄金储备1842.6公吨,占全球储备的2.3%)
第四,期货市场可以自由进入,但若发生类似去年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的情况,国内游资会借这个渠道逃跑。按照我国的外汇管理的做法不能不管,结果石油人民币也就不存在了。
总之,在一个货币进出和石油贸易高度管制的国家,想搞出国际货币且主宰石油市场,不具有任何可行性,只会给自己增加风险,需谨慎推行。
信息来源:全球绿色发展
编辑排版:中华新能源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