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固定广告
NEX 2025

通威“渔光一体化”项目获国土部高官肯定

2017-04-17
新闻来源: 全联新能源商会
查看次数:1352

近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一行深入江苏省南通市如东等地,就光伏产业用地和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等进行调研。王广华实地察看了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执行会长单位通威集团位于如东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内的“渔光一体”项目,并给予高度评价。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波光粼粼的池塘下面,规模化养殖着鱼虾,即使管理人员身在北京,也可实现智能化即时监控;池塘水面的上方,高高架设着大面积的光伏发电设施。由如东通威新能源公司投资建设的“渔光互补”项目,成功实现渔业生产和光伏发电两不误,这种集约利用土地的发展模式受到王广华的高度评价。

如东通威“渔光互补”项目占地面积2720亩,规划光伏装机总容量80兆瓦。目前一期工程装机规模10兆瓦已于2015年12月30日并网发电,至今已发电1718万度。水下养殖品种以鲻鱼、南美对虾、小白虾、梭子蟹为主,预期水产品总产量30万斤以上。每亩地的养殖收入和发电收入可达4到6万元,将土地综合效益提高10倍,提高了土地单亩立体利用价值,真正实现水上产出清洁能源、水下产出优质鱼、虾、蟹,农业与光伏高效协同发展。

在渔光一体项目区,王广华仔细询问池塘建造、养殖发电、智能管理等方面情况,并就利用农民现有渔塘来推广这一模式的可行性,与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通威股份首席水产专家吴宗文进行探讨。

王广华充分肯定了通威渔光一体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认为这一模式真正实现了规模化、科技化、智能化的集约开发土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通威首创“渔光一体”模式

通威在集成、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水产养殖为基础,在池塘、水库、沿海滩涂地区架设光伏组件,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养殖模式。水下养殖和水上发电作业同时进行,可实现渔业增产和节能减排两不误。其渔光互补、一地两用的特点,能够极大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正是土地稀有地区最为适合的一种光伏电站建设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