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黑锅我不背!碳排放量增长都怪厄尔尼诺现象?
2016-12-15
新闻来源: 全联新能源商会
查看次数:1896
11月14日,全球碳项目(GCP)发布《2016年全球碳预算报告》,指出2015年全球化石燃料及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36.3GtC (1GtC=10亿吨碳),较1990年(即《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排放量计算基准年)增加了63%。
报告显示,201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速度约为6.3GtC、远远超过2006年至2015年平均增长速度,这主要是因为厄尔尼诺事件期间陆地吸收碳含量的减少。但据报告统计,在这十年间,森林砍伐等土地利用变化排放到大气中的碳总量达1GtC左右,占人类活动(化石燃料燃烧、水泥生产、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总量的10%。
无论是否归咎于自然现象,都应该采取措施来减少碳排放量。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已经启动运行全国性统一的碳市场,这标志着我国将全面进入碳约束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被纳入到碳交易体系中。而且国家发改委刚公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6年度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活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下降了20%,超额完成了“十二五”目标,体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以及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限制碳排放固然给企业带来一定压力,但企业可以通过出售多余碳配额获得收益,同时从碳配额的质押、回购、托管等新兴碳金融工具获取资金,大大提升市场竞争力。因此,全国性碳市场的建立给企业带来更多发展空间,企业应积极做好准备,不断熟悉并掌握碳市场的交易规则和运行规律,在实现自身转型发展的同时,也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