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固定广告

北京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投资促进对策建议

2013-04-07
新闻来源: 全联新能源商会
查看次数:1389

所谓新能源,就是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资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和核能等。近年来,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更是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大力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新能源产业,不仅是首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治理北京大气污染的内在需求,是建设美丽北京、绿色北京的重要举措。

一、北京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品种比较齐全,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小水电等,但相对于资源大省,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总量较少,本文主要围绕太阳能、风能及其相关产业进行探讨。

1、资源现状

一是太阳能资源储量丰富。北京属于全国太阳能资源区域二类地区,分布呈现南、北多,中部少的型态,东北部上甸子、汤河口一带及延庆盆地辐射条件较好。二是风能资源相对不足。北京风能资源储量约为460万千瓦,目前已探明的风资源可利用量合计约为45万千瓦,主要分布于延庆、密云、门头沟等北部及西北部山区。

2、发展现状

一是太阳能推广利用跨越发展。以"阳光双百""金色阳光"工程等一批太阳能综合利用项目为突破口,北京市太阳能开发利用规模和技术水平和过去相比得到了显著提升。截至2010年,太阳能利用总量约为98万吨标准煤,其中,太阳能热水器面积累计达到600万平方米以上,与建筑结合的太阳能采暖面积累计约30万平方米;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累计约2.3兆瓦,太阳能灯累计13万盏以上。"十一五"期间太阳能利用年均增长15.7%,利用总量翻番。二是风能开发利用实现零的突破。官厅风电场一期、低风速示范、二期及二期加密工程相继建成,除二期加密工程外均已并网发电,北京风能利用实现""的突破。截至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5万千瓦,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累计发电量达4.8亿千瓦时。三是建立了专门的产业发展基地。2009610日,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重点定位于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北京八达岭新能源产业基地在北京揭牌,这标志着首都新能源产业进入聚合发展新阶段。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应该说北京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还普遍存在着发展层次低,应用水平不高,产业发展体系不完整等问题。

二、北京市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优劣势分析

北京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即有巨大的优势,也有不少不利条件,如何借优势之长,避劣势之短,是首都发展新能源产业需要重点谋划的问题。

1、优势条件

一是领导重视。近年来,伴随着北京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和生态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特别是近段时间反复出现的雾霾天气更是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并指示北京要下大力气治理。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改善环境和生态问题的重要举措,此时大力发展相关新能源产业可以说得上是天时、地利、人和。二是人才技术优势。这方面的优势应该是北京的独特优势,如此众多的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在北京发展相关新能源产业的过程中能源源不断的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三是投融资优势。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投入,北京各类投融资平台众多,能较好满足新能源持续发展所需的投融资需求。五是市场优势。这里的市场优势并不单指北京自身的市场容量,而是指北京市场面向全国的辐射作用,这一点会被很多大型新能源企业看中。

2、劣势条件

一是自身市场容量小。作来北京自身来讲,市场容量有限,限制了新能源企业在京发展只能谋求质而不能一味追求量的增长。二是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近几年全国一窝蜂的上马以光伏组件为主的新能源项目导致全国整体产能严重过剩,曾是全球最大光伏组件生产商无锡尚德近期宣布破产就是一个警示。三是标准激励措施滞后。北京新能源发展的具体标准体系、可操作性的激励措施还不明确和完善,也严重制约着相关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四是宣传教育力度相对薄弱。发展新能源产业,并在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加以应用,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思想上接受、认可,这需要从平时的宣传教育入手,让绿色投资、绿色发展入脑入心。

三、促进北京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新能源产业能否健康发展在于能否立足国内市场的应用,只有不断扩大国内市场对新能源产业的需求,才能消化当前的部分新能源产业产量过剩的问题,才能真正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北京发展相关新能源重点产业时需要考虑的前提和基础条件。

1、将国内外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的研发中心、示范中心及高端制造中心作为引进重点

针对北京市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基础和条件,有选择性的加以重点引进、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北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可行选项。一是要立足北京在能源技术领域的研发优势和高端装备制造的产业基础,依托首都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资源,吸引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落户北京,推进太阳能晶硅检测中心等一批国家级新能源公共技术试验平台建设,深度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二是要巩固太阳能领域研发和高端制造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中高温热水集热技术、光伏微网系统、逆变器、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兆瓦级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集成应用技术、关键部件的产业化技术攻关,突破高效低成本超薄晶体硅电池产业化成套关键技术瓶颈;开展光热及光伏利用重大装备研究及产业化,力争在太阳能利用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系统集成能力上取得突破进展。三是要提升风电设备制造系统集成能力。吸引风电研发与企业总部,推动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风电场开发与服务、软件开发等产业链相关企业集聚发展。推动3兆瓦级及以上风电整机、发电机关键制造技术、风电机组电控技术、核心零部件生产工艺技术等研发及产业化,实现关键部件国产化。加快大型风电机组性能测试与评估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及其设备产业化。

2、发展新能源产业必须和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方能实现双赢

产业发展的最大意义在于实际应用,最大推动力也来自于市场应用和推广。在发展北京相关重点新能源产业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如何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有机结合,唯有如此,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才可能是健康和可持续的。无锡尚德的破产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将自己的发展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是靠不住的,企业发展如此,行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北京近年来在部分重点新能源产业发展上所取得的成绩都是同我们在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加以推广和应用分不开的。近些年,北京持续实施了一批技术水平高、规模效应大、示范带动强的新能源项目,实现了规模和利用水平的双提升,如"一区一县,一园一校"工程 。在今后发展相关重点新能源产业的过程中,除了要继续和加大已有的推广应用工程外,还需要结合北京的新发展项目不失时机的对新能源产业加以推广应用,比如,结合着今后一段时间北京将要大力推行的重点小城镇建设项目,可以考虑全面推动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一体化的应用等等。此外,还应加大新能源产业在京应用示范区的建设,通过不断扩大示范项目的辐射效能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为加快国家太阳能:

一区:即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该区是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命名的太阳能光伏屋顶应用示范区,是国家对推进国内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的重要举措。工程以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为主,采取低压侧并网接入的形式,利用工业屋顶进行建设。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首批授予的13家示范区之一。一县:即绿色能源示范县。是指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和农业部共同认定的、以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为主要方式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的县(市)。全国共授予108个,本市延庆县位列其中。一园:指阳光园林夜景工程。是市政府在《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京政发[2009]43)确定的"金色阳光"工程之一,是在实现新能源扮靓城市夜景的同时,通过利用首都公园的年亿人次的重要展示功能,大力宣传和促进我市新能源开发利用,到2012年,本市全部市属公园和30%的区属公园完成园林阳光夜景工程。一校:指阳光校园,是《北京市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京政发[2009]43)中提出的"金色阳光"工程,是指通过在本市中小学校园中建设光伏屋顶等太阳能项目,进一步普及提高首都青少年新能源利用意识,激发培养中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也希望通过学生的参与,实现"小手拉大手",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新能源、利用新能源、发展新能源的良好氛围。

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建设,华北最大的5兆瓦发电项目在京东方8.5代线日前建成投产,每年可节电3870万度。

通过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推动北京经济社会的绿色健康发展;通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反过来牵引和促进部分重点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双赢的目标。

3、在现有新能源产业园区的基础上打造升级版,力争实现完整产业链运营

北京市2009610日建立了重点定位于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北京八达岭新能源产业基地,经过近些年的招商引资,已经促成了太阳能逆变器及光伏并网系统工程项目、国家级风电叶片检测中心项目、中科院新能源基地项目等一大批具有示范支撑性的项目落地,新能源产业园区初具规模。下一阶段应全力打造园区的升级版,力争实现产业链式经营,努力实现以绿色能源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为中心、与产业互动,在全国新能源领域先试先行,将展示新能源技术和提升北京形象相结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收益。一是要将园区建成新能源形象展示中心。立足于打造成为国际化的新能源形象展示中心这一定位,建设多种新能源应用设施,适当引进各种新能源应用和产业项目,打造新能源发展的集中展示基地。二是要力求技术上的领先。园区要承担起引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责任,坚持引进高端研发技术、高端应用技术,并加强区域科研创新能力,成为我国新能源研发、试用、生产的先行区。三是要适度控制项目规模。要充分考虑保护当地环境和遵循"研发、示范、高端制造"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思路,对引进大规模新能源产业和示范项目加强论证,重点引进"小而全""小而精"的项目作全产业链条示范。四是要健全互动机制。推行新能源示范项目建设要与北京的产业发展、居民生活改善、北京形象提升等相结合,要与北京新能源发展布局相结合,建立新能源示范与其它环节之间的互动机制,实现联动发展。(作者单位:北京市投资促进局研究发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