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产业回暖信号:订单多了 牵绊少了
生产满负荷、重拾扩产计划、出货改善、融资破冰、政策支持……全球光伏市场一派生机。
尽管光伏企业的财务数据还没完全尽如人意,但市场的复苏已成为业内共识,多数光伏企业认为,以前的信心来自于光伏产业优势,现在则来自于市场的真实反映。
近日,在海外上市的众多中国光伏企业向本报表示,公司已恢复满负荷生产,将重拾扩产计划,第二季度企业出货已明显改善,在资本市场的融资也已破冰。
随着中国鼓励政策的陆续出台,太阳能领域的投资力度仍在持续加温,中国市场将成为下一个竞争焦点。业内标杆企业尚德电力(NYSE:STP)甚至表示,在未来3年内,计划将中国地区占整体营收的比重从2%提升至20%。
需求恢复
赛维LDK董事长彭小峰曾在金融危机时期预测,光伏企业将会是最早复苏的行业之一。
近日,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佳音频传,一改年初信贷紧缩、停产限产的窘境。
同一时期,英利控股(NYSE:YGE)表示,今年二季度光伏组件需求大幅增长,出货量环比将上升70%以上。预计公司毛利率也将从第一季度的15.3%上升至20%左右。
5月下旬,尚德电力表示,预计第二季度营收将适度增长,全年出货量将在6-7亿兆瓦,产能则保持在1GW。
在企业订单方面,企业也表现出良好势头。
中电光伏(Nasdaq:CSUN)将在今后的6年,向意大利Renergies公司供应总计53兆瓦的电池片。
天合光能(NYSE:TSL)也宣布从Enfinity公司获得15兆瓦的光伏组件合同。6月29日,阿特斯也表示公司已接获120兆瓦的订单合约。
除了产能复苏以外,困扰国内光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已发生改变,信贷的回暖给予光伏企业的扩产以有力支持。
除此,英利和尚德在资本市场的增发,也给其他企业以信心。6月15日,英利绿色能源增发1560万股普通股,融资额达2.3亿美元,发行可转换债券5000万美元。5月29日,尚德电力宣布完成2300万份ADS增发,募集资金2.77亿美元。
政策助推
太阳能领域的投资力度、政策力度仍在持续升温,这些都有力助推企业业绩回暖。
可以看到,在这些企业动作的背后,是中国政府政策的支持。自今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频传对光伏行业的政策利好消息。
7月初,国内光伏大省——江苏率先宣布对光伏发电实施固定电价政策,据悉,固定电价是国外政府补贴光伏发电的主流。根据江苏省颁发的文件,确定2009至2011年,对于地面并网电站目标电价,三年依次为2.15元/千瓦时、1.7元/千瓦时和1.4元/千瓦时。
江苏省政府将为此建立光伏发电专项资金,通过征收一定比例的电价附加获得,不包括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电。
江苏省是国内光伏企业最密集的地区,这一政策为国内其他省份树立了标杆,在光伏业界引发轰动,众多江苏省光伏企业纷纷上报相关项目,希望实现光伏发电上网,并享受补贴。由此,业内预测,江苏省今年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去年全国市场规模的2倍。
中国的光伏产业政策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发生质的转变。3月23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和财政补助暂行办法。5月21日,财政部表示,将联合科技部出台并实施“金太阳”工程,重点内容将是以国家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持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计划在近2-3年的时间内,在全国建立500兆瓦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
中投顾问的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达1.78GW,占全球总量的26%。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持,98%以上的光伏电池产品出口国外。
而如今,市场研究机构认为,“低成本与技术的逐渐成熟将有助于中国拓展全球市场,中国将会主导多晶硅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降价,并因此强化其全球太阳能电池模块供货商的领导地位。”并指出,美国与中国大陆将很快取代欧洲,成为全球太阳能光伏领导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