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固定广告
NEX 2025

6万吨生物柴油项目开工 点燃海南生物柴油梦想

2008-10-30
新闻来源: 全联新能源商会
查看次数:1740

  中海油6万吨生物柴油项目开工,使海南有望成为国内首个全省率先使用“绿色柴油”的省份

   923日上午,在中海油东方化工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投资兴建的年产6万吨生物柴油项目破土动工。这是中海油开建的首个生物柴油项目,也是该公司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里程碑。

  对于海南而言,中海油生物柴油项目的开建是省委、省政府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科技支撑”发展战略的又一成果,是海南能源产业和新型工业发展的新亮点。由此,海南绿色生物柴油梦似乎触手可及。

  发展绿色柴油具天然优势

  能源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基础,在原油日趋枯竭、油价持续企和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包括生物柴油在内的生物质能源被推上历史舞台。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中石油南充炼油化工总厂6万吨/年、中石化贵州分公司5万吨/年和中海油海南6万吨/3个小桐子生物柴油产业化示范项目。923,海南生物柴油项目率先破土动工。

  作为国内三大石油巨擘的中海油,在风能、太阳能等领域均有所斩获的情况下,选择海南作为公司进军生物质能源领域的突破口,既是中海油新能源发展战略的需要,亦和海南优势有着莫大的干系。

  海南是天然大温室,制造生物柴油的原料来源——小桐子(麻风树),十分适宜在海南生长。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放说,“在海南种小桐子,其果产量在国内位居前列,种子含油量也,一般为40%-50%,种仁含油量可达60%以上,每公斤小油桐可榨取约0.3公斤柴油,10亩小桐子树约产3吨种子,3吨种子能提炼出1吨生物柴油。”放说。

  多方努力共建海南绿色燃油市场

  目前海南已初步摸清全省生物质能源作物发展现状、全省可用于发展生物质能源作物的土地资源情况,并于今年初形成《海南省发展生物质能源原料生产基地(土地)调研报告》。

  报告指出,在海南以小桐子(麻风树)为突破口发展生物质能源(生物柴油)原料生产基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也于其它农林作物的产出效益,可在东方、乐东、儋州及文昌进行育种基地和示范基地建设。

  中海油(北京)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海南生物柴油项目组有关负责人说,公司将与四川大学、中科院版纳研究所及有关农林企业、专业合作社、个体农户合作,计划在东方、临等市县,开发900亩种苗培育基地和35万亩油料植物种植基地。

  该负责人表示,在原料基地丰产前的过渡期采用多种原料(如酸化油、废弃油脂、橡胶籽油、棉籽油等)生产生物柴油,以带动相关企业和农户的种植、培育生物柴油市场,并逐步过渡至原料基地生产的小桐子(麻风树)油,提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种植好小桐子原料基地是海南生物柴油项目成功的关键。”中海油总公司总经理助理长波说,海南生物柴油项目将是一个林油一体化项目,有助于生态省建设。

  项目建成后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万吨,减少一氧化碳排放约4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60吨,减少可吸入颗粒物排放量约100吨,海南可望成为国内第一个全省率先使用“绿色柴油”的省份,这对于海南生态省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根据项目规划,中海油海南生物柴油项目产品主要通过中石化、中石油的渠道销售,多方合作共建海南绿色燃油市场。

  尚需产业政策和税收扶持

  我国生物柴油项目建设近年发展迅速,2006年年产能已达25万吨,但仍未形成稳定的原料基地。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消耗7000万吨柴油,按当前的生产规模来看,生物柴油短期内还难以发挥主导作用。东方市委主要负责人说,相对于海南每年消耗80万吨柴油而言,中海油生物柴油项目每年仅向海南供应6万吨产品,其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目前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都制定了生物柴油技术标准,完善生物柴油的产业化条件;政府还在生物柴油的价格上给予一定的补贴;许多国家对投放市场的生物柴油都采取免税政策和低税率政策。

  业内人士建议,生物柴油虽不能在短期彻底替代矿物柴油,但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处于襁褓之中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尚需政府在产业政策、税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处处长梁志鹏提醒,发展生物质能源项目须以非粮作物作为燃料,不与农民争地、不与粮争地,要做好技术创新,提转化效率。

  《海南省发展生物质能源原料生产基地(土地)调研报告》也指出,我省土地资源有限,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须坚持不占用耕地、不以粮食作物为原料、不破坏生态环境的“三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