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固定广告
NEX 2025

Avenue、NBP领投5机构联手注资

2008-09-01
新闻来源: 全联新能源商会
查看次数:1753

   近日,本报记者独家获悉, 由美国Avenue投资基金和法国NBP亚洲投资基金领投、智基创投、中国环境基金等基金跟投,5家机构联合完成了无锡桥联风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桥联风电)的首轮融资,交易额达7000万美金。

   对于桥联风电,此次融资可谓一场资本盛宴,用副总裁曹一平的话说,“基本上国内外能叫得出名字的基金都来了。”

   据了解,除以上5家机构,包括花旗、高盛、美林、摩根等30多家基金均悉数接触过桥联风电,并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就在此轮融资已经结束后,浙江通联创投(原名万向创投)依然保持对桥联风电的热情。另外,瑞信、德意志银行等已经就上市承销向桥联风电伸出橄榄枝。

   在这样的资本“热捧”下,曹一平表示,无锡桥联却始终保持“强势”。

   无锡桥联为何如此强势?

   业务一条龙的优势

   位于江苏无锡的桥联风电,是一家科研、开发、设计、制造和营销于一体的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企业。

   据桥联(集团)股份公司的官方网站显示,该集团前身为19984月转制成立的无锡市桥联轻化机械有限公司。随着企业发展,先后于20029月成立无锡市侨诺塑机有限公司与无锡市桥联冶金机械有限公司。200710月,无锡市桥联轻化机械有限公司更名成立了无锡桥联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桥联(集团)股份公司进入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领域,是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

   2004年,无锡某风电设备零部件铸造企业找到桥联集团,希望在桥联集团进行一些风电零部件铸件的机加工,因为桥联生产大型数控机床,包括镗铣床、风电机床等,同时拥有较成熟的技术及厂房。

   据曹一平介绍,作为大型设备制造商,桥联集团起初不屑于承接该项加工业务。后来经过协商,桥联集团将一部分厂房、机械及工人租用给该客户。

   后来,桥联集团逐步认识到,企业战略要改变,而非仅仅定位于机械设备制造,加上桥联集团当时也开始看到风电行业的机会,于是,进入风电设备零部件的制造领域水到渠成。

   2005年,桥联集团开始着手进军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200611月,由香港升达实业有限公司和桥联冶金机械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桥联风电,2007年底,香港升达实业有限公司100%控股桥联风电。

   资料显示,桥联风电目前每年可完成铸造1.5兆瓦—2.4兆瓦风电设备零部件,包括轮毂、底座、横梁、轴承座1500台套,机械加工能力为年产3000台套。

   曹一平表示,桥联风电2008年销售收额将达8亿元,净利润力争实现2亿,而2007年销售额只有5000多万元,净利润约为2500万。

   “风电这一块我们是从零开始的,但我们的基础比其它企业要好,我们有生产大型设备的能力,有机加工的能力,我们新上了铸造的业务,实现一条龙。”曹一平介绍说。

   据曹一平介绍,目前国内可以制造用于风电零部件机加工的特大型机床企业为数不多,而且每台特大型机床的生产周期为2年以上,单价也在500万到几千万不等;而桥联风电每台设备的生产周期大概只需要半年;另外,这种重工型的厂房也有特殊要求,宽度要求在25以上、行车(起重机)吨位在50吨以上,兴建这样一个厂房的成本基本上是一般工业厂房的3倍。

   “目前国内把大型设备生产、机加工和铸造结合在一起,制造风电零部件的企业还比较少”,东北证券(16.08,-0.53,-3.19%,)金融与产业研究所分析师陈鹏表示,单独去兴建一个重工型大厂房代价太高,而由于一些铸件的利润率不是很高,诸如东方电气(26.,  据专家估,“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建风电场2/3左右将采用1.5兆瓦及以上机型。目前国内的整机制造商金风科技(23.00,-0.60,-2.54%,)也由原来的750千万级转向生产1.5兆瓦级,并开始研制2.5MW3.0MW5.0MW风力发电机组。

   因此,陈鹏分析,国内能迅速满足兆瓦   桥联的产品全部在1.5兆瓦级以上,这让桥联风电颇为得意,这样他们对下游企业就掌握了主动权,因为目前处于零部件的供不应求阶段。

   目前,桥联风电的目标市场定位在海外,其客户主要有丹麦的Vestas、印度的Suzlon、荷兰的EWT、日本的Mitsubishi等。曹一平告诉记者,目前桥联风电已经拿到了几年以后的订单。

   陈鹏分析,风电设备零部件采购商产品忠诚度比较高,一旦对一家供应商的产品满意,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NBP一位投资人透露,桥联风电的优质客户也是他们十分看中的一点。

   此外,桥联风电更为得意的一点是,他们此前曾战略性地投资了一家铁矿,并与对方协议约定,始终以出厂的最低价购买对方生铁。

   目前生铁价格的上涨,让一些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商颇感压力,曹一平表示,无论如何他们在原材料的价格上是低人一筹的,成本是可控的。

   欲做全球NO.1

   2009年我们准备实现风电产品设备零配件领域的亚洲NO.12010年实现全球NO.1。”曹一平明确表示,跟法国NBP和中国环境基金等机构合作,看中的就是他们在新能源领域的品牌和经验。

   200712月底,桥联风电成为香港升达实业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085月,桥联风电又收购了桥联冶金99.5%的股份。

   据了解,桥联风电和桥联冶金将以香港升达实业有限公司为实体,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协议规定是从200861日起的四年内实现上市,但我们预计在明年9月份就可以。”曹一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