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固定广告
NEX 2025

BP剑指中国清洁能源

2008-02-03
新闻来源: 全联新能源商会
查看次数:1844

    在英国首相布朗的隆重推荐下,BP与中国签署了一系列清洁能源协议。从“英国石油公司”到“不仅是石油”,BP走过的转型道路值得其他能源公司借鉴。

  飒飒朔风催梅开,满庭瑞雪迎君来。

  118,人民大会堂迎来今年欧洲第一位客人,英国首相戈登?布朗。与之同行的是一支庞大的金融代表团,他们意在借此之行扩大对华投资。

  布朗访华期间,中英双方就财金对话、双边贸易等9项议题达成共识,签署了教育、能源等领域8个合作文件,合作金额近8亿美元,布朗也因此被称为超级推销员。这其中,BP宣布与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签署一系列协议,颇为业内外关注。

  关注新能源

  据了解,BP与中国签署的一系列协议涉及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战略整合及商业化、风力发电及醋酸生产等三个方面。签字仪式上,BP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德开瑞(Gary Dirks)说:未来五年BP将在中国投资不少于三亿美元,用于以上项目。

  BP与中国科学院签署了一份为成立清洁能源商业化中心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清洁能源商业化中心将依托先进的商业模式,集成中科院所属研究所和其他中外研发机构开发的煤气化(爱股,行情,资讯)、煤液化、煤化工、联合循环发电、碳捕获及封存、煤层气等单项清洁能源技术,使其实现工业示范和商业应用。

  德开瑞说,BP将提供商业化应用和项目管理方面的经验,结合中国方面的研究,使技术向市场转化。将于2008年底成立的清洁能源商业化中心,将提高中国本土的技术创新能力,有利于中国及世界未来能源安全和二氧化碳减排,为解决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BP还与金风科技(爱股,行情,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天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合资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开发、建设、拥有并运行内蒙古白云鄂博镇附近的三个49.5兆瓦的风力发电场。内蒙古是中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据统计,全区风能总储量达10.1亿千瓦,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1.01亿千瓦,占中国可开发利用风能储量的40%

  BP中国公关总监赵元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BP一直在中国寻找开展风能等新能源业务的机会,此前在内蒙古已经开发了两个小型的项目,以后还会在内蒙古寻求其他风电投资机会。

  此外,BP与中国石化(爱股,行情,资讯)集团就在重庆增建一座年产65万吨的醋酸生产厂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这是双方继35万吨重庆扬子江乙酰化工醋酸和在建的50万吨南京BP扬子乙酰化工醋酸项目后的又一次重要合作,新厂将在2011年投产。

  新厂将于2011年投产,醋酸生产采用BP全球领先的Cativa(r)专利技术,年产65万吨。届时,扬子江乙酰项目的醋酸年产能将超过100万吨,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醋酸生产基地之一。

  跑马圈地

  最近几年,BP是在清洁能源领域里探索最积极的公司之一。早在200111月,BP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启动投资逾三千万美元的清洁能源,面向未来科研项目,该项目包括中国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并承担该领域的本土科技创新,旨在为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可靠、清洁的能源。

  20034月,BP公司出资,成立清华BP清洁能源研究与教育中心,致力于清洁能源系统和战略研究。2005年,BP宣布成立新的替代能源业务部门,在未来十年中投入80亿美元致力于太阳能、风能、氢能,以及联合循环燃气发电等低碳发电业务,积极探索减少碳排放的商业之路。

  由此开始,BP清洁能源发展驶上快车道。2005年,BP与中国新疆新能源携手在西安成立太阳能合资企业,共同开发日益增长的中国太阳能市场;20073BP与中国石油(爱股,行情,资讯)联合入股广西新天德能源,转向燃料乙醇生产,这是BP第一次在中国投资替代能源项目。

  与此同时,BP不断强化与中国科研机构合作。200781BP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关于成立清洁能源商业化中心的谅解备忘录。直至今天,双方组成的联合工作组正在就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合资协议的编制积极开展工作。

  除了在中国清洁能源市场跑马圈地,作为跨国公司,BP对其他国家清洁能源市场的开拓也马不停蹄。至今为止,BP在美国、西班牙、印度和澳大利亚都有太阳能制造工厂,业务涉及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设计、制造和销售,遍及160多个国家。

  另据了解,BP将在今后10年内投资5亿美元,建立能源生物科学研究院。BP公司选择美国的依利诺斯大学和加州大学以及LawrenceBerkeley国家实验室(LBNL)为合作伙伴组成联合体,以期在生物能源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他山之石

  因可观的发展前景和宽松的政策环境,我国的清洁能源市场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BP成功进入该领域也给我国企业带来许多思考。

  近年来,国内清洁能源合作的消息不断传来。目前,三大石油公司均成立了清洁能源研究机构。但面对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土企业仍显不足,诸多跨国公司却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市场运营经验。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曹晓曦介绍,两次石油危机以后,西方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在低碳技术、清洁能源开发、能效提高等方面有独特优势,领先世界其他国家。他们借此抢占能源市场,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纵观BP、壳牌、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公司,它们在进入一国市场之初,往往采取与该国优势企业合作的方式,以减少成本,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此番BP选择金风科技旗下公司作为开发风电项目的合作伙伴,就是因为金风科技是中国风力发电设备的龙头企业。这是步入国际市场的一条捷径,也是我国即将走向国际化的石油企业需要借鉴的。当然,时机成熟后也可以独立开发资源。曹晓曦说。

  石油专家分析认为,很多清洁能源合作项目未必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收益。但是,BP等公司把眼光放在35年之后,把合作项目当成是双方合作的平台,谋求长远利益。这样的战略眼光,是我国企业应必备的。专家分析。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宣扬清洁能源合作,还有益于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彰显社会责任。

  BP成功进入我国清洁能源市场,对我国企业的另一个启示是,清洁能源走出去必需与合作国能源需求及产业政策吻合。BP与中科院成立清洁能源商业中心,是为了推进清洁煤技术的整合和商业化,这与中国的国情密切相关。当前,我国煤炭占总体能源消耗的70%左右,国家又有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BP既占有了商机,又迎合了国家的产业政策。

  但是,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必须谨慎。有专家提醒,在合作中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形,一些国外企业的清洁能源技术本身不很成熟,他们想借中国市场试水,待成功投产后再转向国内。在借助国外技术的同时,中国企业还须努力做好产业技术的自主研发,避免过分依赖国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