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园地
  您的位置:首页>详细内容
关键字搜索:
 
【新常务理事】广东阳硕绿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吕露 New
【秘书长】曾少军博士:双碳领域的包容式发展已成大势所趋 New
【新理事】北京中启税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龙景 New
【两会提案】我会围绕“光热+”“储能”提交两份提案
【常务副会长】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围绕新能源产业提交9份提案
【生物质】助力双碳政策研讨会暨《决胜生物质二十年记》发布会在京召开
【两会代表】阳光电源曹仁贤:稳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加快绿电绿证交易市场建设
【两会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南存辉:光伏新能源、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绿证绿电市场机制的提案建议



【独家分析】曾少军等:多能互补,新能源的下一个热点
作者:新能源商会 时间:2018-10-15 17:18:00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发展新能源对推进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已取得全球技术领导地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然而,新能源发电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的特点一直被诟病,“弃风、弃光、弃水”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与此同时,在我国推进能源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单一能源品种的利用已受到多方掣肘,建设高效、灵活的综合能源体系正成为大势所趋。因此,新能源产业的希望在于多能互补,而多能互补的关键在于储能,储能的突破口则在于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应用。

新能源的希望在于多能互补

多能互补是按照不同资源条件和用能对象,采取多种能源互相补充,同时获得较好环境效益的用能方式,其包含了多种能源形式,构成丰富的供能结构体系,且多种能源之间互相补充和梯级利用。因地制宜地建设相应类型的多能互补集成系统,通过风光水火储多能有效结合、发挥各类电源优势、取长补短、紧密互动,不但能够为新能源提供调峰调压电源,提升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增加新能源应用比重,缓解“弃风、弃光、弃水”等问题,亦有利于降低火电等传统能源高污染、高耗能的程度,为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环境污染提供助力。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作为新的能源发展方向,早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高度。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并于2017年1月公布首批 23个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项目。多能互补示范工程的确定意义重大,有利于提高能源供需协调能力、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合理保护和高效利用能源资源,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开发和多领域应用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国内新能源企业可以此为契机,积极布局开展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综合能源系统等相关产业,创新商业模式,把握发展机遇。可以说,多能互补是供给侧结构改革和新能源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新能源产业未来发展的希望。

多能互补的关键在于储能

先进的储能技术在多能互补集成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多能互补是采用多种能源互相补充的用能方式,不同能源系统间往往存在差异,并且系统中各类能源的供能彼此间容易出现缺乏协调、能源利用率低、自愈能力不强、整体安全性下降等问题,因此亟需由调峰调频、辅助服务等传统领域向多领域渗透且被称为能源转型变革最后一公里的储能技术支撑。通过在系统中接入储能设备,可平滑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的输出波动、减少随机性,降低其接入电网的难度,提高系统工作效率。储热、储氢等技术的发展也为多能互补系统中电能向热能、氢能等不同能源形式的转移提供途径。

2017年10月,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促进储能产业与技术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大规模储能技术及应用发展的首个指导性政策,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储能的能源发展模式。由此可见,储能已成为多能互补系统发展的关键环节,二者的融合发展必将逐渐打破以单一电网、热网、气网运营的模式,成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新方向。

储能的突破口在于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应用

储能产业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和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世界不少国家和相关企业的战略选择和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当前,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已经走在储能产业发展的前列,我国储能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国家层面上已为储能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从“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到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都将储能作为重点研究和发展领域之一,推动储能产业快速发展。不过,当前我国储能技术仍处于不断摸索的初级阶段,市场上的应用也大多是一些示范工程,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尽管近年来我国储能技术研发应用加速,尤其是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进入快行道,已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但当前储能产业尚未出现突破性技术,在系统容量、转换率、寿命、安全性等问题上的技术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以降低成本。与此同时,我国大部分储能项目仍处于示范阶段,规模化、商业化应用仍面临成本偏高、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不健全、技术路线不成熟、缺乏价格激励政策等诸多挑战。因此,我国储能产业若要取得长足发展,需高度重视储能技术的原始创新和知识产权布局,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力度、积极发展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易回收的新型储能技术。在突破技术瓶颈的同时,还要逐步扩大储能示范应用规模,不断健全完善市场机制,推进储能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才能够形成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储能产业链,进而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抢占先机。也就是说,技术的根本性进步以及规模化应用将成为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朝着提质增效、多能互补的方向发展,储能将在促进新能源消纳、微电网和电网调频等领域中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发展潜力无限,“多能互补+储能”势必成为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作者:新能源商会曾少军、李睿、孙婧雅、戴先知)

来源:中华新能源网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首页 加入收藏 法律声明 加入商会 会员专区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6-2022 cnecc.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联新能源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0773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948-1 法律顾问:北京瑾瑞律师事务所 王惠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