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园地
  您的位置:首页>详细内容
关键字搜索:
 
【新常务理事】广东阳硕绿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吕露 New
【秘书长】曾少军博士:双碳领域的包容式发展已成大势所趋 New
【新理事】北京中启税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龙景 New
【两会提案】我会围绕“光热+”“储能”提交两份提案
【常务副会长】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围绕新能源产业提交9份提案
【生物质】助力双碳政策研讨会暨《决胜生物质二十年记》发布会在京召开
【两会代表】阳光电源曹仁贤:稳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加快绿电绿证交易市场建设
【两会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南存辉:光伏新能源、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绿证绿电市场机制的提案建议



【再评531】曾少军: “光伏新政”背后的逻辑隐忧
作者:新能源商会 时间:2018-6-12 14:19:00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石激起千层浪,三部委的“531”光伏新政的公共政策效应,近日还在持续发酵。

从法律人士的“怒怼”,新华社国家级媒体的呼吁,到光伏大佬集体约见国家能源局,再到民营企业的“娘家”工商联的高度重视,可见在行政文件制发、合理缓冲设计及政策效果的预判等诸多方面,“531”光伏新政的确存在一些瑕疵。

尽管主管部门通过主流媒体不断做出解释,保证对光伏行业的长远发展不会有影响,国家发展新能源的决心没有变化,但敏感的股票市场的剧烈反应、几千亿市价几日内瞬间蒸发,无疑让政策制订者、相关管理部门和业界观察人士大跌眼镜、挠头不已。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笔者不想再就过于专业的细节层面讨论其忧患得失,而是想从更为战略、宏观和整体的能源体系建设层面,来讨论一下“531”新政背后的逻辑及其隐忧。

在笔者看来,从能源革命总体目标高度出发,“531”新政背后绝不仅仅是几百亿政策补贴拖欠所影响的政府形象与信誉,真正的隐忧在于:在实现能源革命中所规划的能源替代进程中,传统能源规模的逐步退减,与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体量的逐步增加,其间合理的政策预研与矛盾化解,是否主管部门心中有数?业界各方是否达成共识?出现冲突更高层面如何从总体和全局的角度去把控和应对?让传统能源自觉、自愿地为新能源发展拱手腾出空间?想想都没那么容易。“手背手掌都是肉”,特别是在就业、改制等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事项面前,有关部门决策也是左右为难。

所有这些,需要行业组织与相关智库机构提前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企业和行业界,应吸取本次教训:也许我们短时间内可以忽略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课题,但长期看我们或许会损失数千亿的市值,进而导致好不简单建立起来的一个战略新兴产业的剧烈振荡,以及“国家名片”的瞬间黯然失色。

须知,国家任何行业主管部门及职能部门,其周围都不乏大量的行业分析与研究的智库机构提供决策支撑。“利益代言”也许是个比较西方的概念,但“决策参考”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任何游戏者的规则其实都是一样的。全球化时代,所有的从业人员,都要按游戏规则办事。而且,一些行业重大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决策部门的核心人士,往往会参与其中,听取意见和建议,表达政府部门的关切,是一个非常好的事前互动过程。

我们不去提供决策参考,自有人早就在政府周围“Lobby”。革命年代“我们不说,谁说?”的豪迈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形势是“你们不说?自有人说!”。有人形容政策研究是“软科学”,但正是这“软科学”,才真正体现“软实力”。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信夫!

因此,加强新能源发展的行业层面的战略、宏观、整体和长远的体系等重大问题研究,为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提供更加客观、理性的政府决策产品,让政府政策尽可能接近行业客观实际,是本次“光伏新政”后,给所有新能源企业及相关从业者的一个最大启示。“光伏新政”背后的逻辑隐忧,更强化了这一需求的紧迫性。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一孔之见,就教于方家。

(作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来源:中华新能源网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首页 加入收藏 法律声明 加入商会 会员专区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6-2022 cnecc.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联新能源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0773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948-1 法律顾问:北京瑾瑞律师事务所 王惠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