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园地
  您的位置:首页>详细内容
关键字搜索:
 
【副会长】友巨新能源总经理胡太铭一行到访商会秘书处
【北京大学】曾少军博士受邀主持能源项目专家评审
【秘书长】曾少军接待内蒙古新能源商会会长马培林一行
【新理事】湖北湘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代永刚
【公益沙龙】北京德恒律所:数据资源入表是保障企业合规运营的重要基石
【地方合作】沈阳市工商联副主席李彬一行到访我会洽谈合作
【新理事】浙江启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慧
【副会长】尚德电力董事长武飞到商会考察指导



宜从国家战略高度扶持电力储能行业
作者:李睿 时间:2014-10-24 17:30:00 

电力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对新能源乃至整个电力系统带来革命性影响。当前美欧及日本已将储能产业上升到战略层面加以发展并开展全球性竞争。建议我国在世界储能产业格局尚未形成之时迎头赶上,尽快出台储能电价及相关扶持政策;探索合理的商业模式,加快市场化发展步伐;加大技术研发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示范项目建设,积累实战经验。

文︱李睿

电力储能被称为电力产业的第六价值链和21世纪电力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是清洁技术及新能源领域投资的重要方向。当前,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已经走在储能产业发展的前列,通过政府扶持、政策导向、资金投入等多种方式积极促进产业发展,意图建立行业技术标准,抢占全球储能市场制高点。欧盟许多发达国家和东南亚的多个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投资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投资和引进储能技术、建设各类储能项目,研究和开发前沿储能技术,并在电力发电及输配、离网孤岛应用及智能微电网中积极推广和利用储能技术。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想打破能源瓶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大力发展储能产业。

一、发展电力储能产业意义重大

(一)促进新能源发展、改善能源结构。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受到全球的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储能技术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在新能源中,风能、太阳能因来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在利用过程中无环境污染而特别引起关注,但风能、太阳能存在间歇性、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等缺陷。近年来,虽然我国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速,但大规模发展仍存在技术瓶颈,主要是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并网技术、发电的间歇性问题需要解决。为保证其供电的均衡性和连续性,储能装置成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系统的关键配套部件。储能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问题,实现电力平滑输出,并有效调节新能源电力引起的电网电压、频率及相位的变化,对新能源发电规模化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同时,必须重视储能技术的开发。在新能源装机容量提升的同时,必须同步提升储能容量,有效地改善其电能输出质量。

(二)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电力安全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确保安全、高质量供电,维持电力供需平衡是电力系统面临的持续挑战。在传统电力系统中,任何微小扰动引起的动态不平衡功率都会导致机组间的振荡,特别是随着近几年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中比例逐渐增加,给现有电网的安全运行和高效调度带来了新的挑战,而储能技术的应用能寻求一种可能会彻底解决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只要储能装置容量足够大而且响应速度足够快,就可以实现任何情况下系统功率的完全平衡,这是一种主动致稳电力系统的思想。储能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体现在“调剂、优化、提高、保障”,即调剂全系统内电能的高效和灵活分配,优化全系统设备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提高全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电能质量、保障全系统稳定和安全运行。其中储能的必要性体现在保障电网安全,实现全系统的能量管理,接纳可再生能源;经济性体现在优化设备的配置、提高全网的效率;技术先进性体现在相比于传统调峰、调频、旋转备用设备来说其快速、准确的响应性和高效率等方面的突出优势。

二、我国电力储能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规划前景好,发展待提速。目前,我国储能装机容量约为16GW(其中90%以上为抽水蓄能),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7%。据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到2020年我国电力储能装机容量要达到60GW以上,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4.0%5.0%;到2050年,为建成一个健康的国家电网体系,需要将电力储能装机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虽然电网公司对储能发展给出了较好的规划前景,然而由于我国储能技术正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真正的产业格局,如果按照目前储能产业的发展趋势,不可能实现规划目标。

(二)产业化发展面临四大制约

第一,缺乏政策扶持。产业起步阶段的政策扶持是推动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目前高成本是储能产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据测算,储能电池市场化应用的目标成本为200美元/千瓦时。除抽水蓄能,大部分储能技术的成本远达不到大规模应用的程度。按照锂电的成本下降趋势,至少2020年以后才具备经济效益。因此,储能与新能源同属政策驱动行业,现阶段需要政府补贴与扶持才能实现储能系统的平价上网。美国和日本作为储能扶持政策的先行者,对储能电池的技术研发和商业应用都给予了较大扶持,通过税收优惠、研发经费支持和家用储能系统的资金补助等推动行业先期发展,其中美国政府拨款24亿美元用户支持包括大规模储能在内的电池技术研发。正是由于政策的扶持,美国和日本在储能技术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容量在全球占比合计超过80%。因此,政策的扶持力度是促进储能行业发展的最核心驱动因素。对比而言,当前我国针对储能领域的政策多为指导性质,并未出台涉及税收、补贴、电价等具体指标的扶持政策,产业化发展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

第二,商业模式不清晰。盈利模式不清是国内储能市场迟迟无法启动的一大原因。目前我国储能项目基本是靠一些研发经费、课题经费及少量的国家支持来维持项目运行,由于储能项目的投资回报机制及储能电价不明确,导致项目在经济上不具备可行性,制约了我国储能技术的商业化推广应用。

第三,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实现储能规模应用、降低储能成本,其关键在于破解储能的安全性、循环寿命等技术难题,这些技术的突破是储能实现产业化的前提。目前,储能技术路线相对分散,据不完全统计,储能技术路线已有10多种,而目前我国各种储能技术路线均不同程度地面临技术方面的挑战。从具体情况看,目前抽水蓄能技术相对成熟,对于控制电网的稳定和安全性及接入可再生能源都能发挥巨大作用,但存在受地势影响大、响应速度较慢等缺点;飞轮储能具有响应速度快、转换效率高、比功率大等优点,可以实现与电力系统的实时高功率补偿,特别适合电力系统用功率型储能技术,但目前技术未达到实用化要求,其发展取决于三方面的技术突破:磁悬浮轴承、高强度材料制成的圆盘和电力电子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复杂、条件苛刻、发展缓慢;化学储能包括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等技术路线,孰优孰劣还难以评定;锂离子电池作为新兴的化学储能技术,在电网级规模储能领域的应用仍然颇具争议;虽然磷酸铁锂是目前比较受关注的一种储能技术路线,但是维护难度大和安全性欠佳的缺点,影响了其大规模商用的步伐。与此同时,我国并无发展储能技术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第四,示范项目少,规模小。截至201310月底,我国累计运行、在建及规划的项目总量近60个,但真正上规模、达兆瓦级的仅有国网的张北项目和南网的储能示范项目。并且由于兆瓦级别的储能项目2010年才开始出现,应用开发上缺乏基础和实践经验,这些储能项目只能起到示范、探索性作用,并不具备产业化意义,一些在规模化使用后才能体现出技术及经济性优势的储能新技术没有发展的基础。

三、推动我国电力储能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国外经验看,政策对于储能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应在世界储能产业格局尚未形成之时结合自身优势迎头赶上,建议尽快出台扶持储能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一)加强政策引导、扶持,激励产业快速发展。1)加快储能的法律法规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为储能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证,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按照实现整个电网系统安全运行和效率最优的原则,在制定新能源和电网发展规划的同时,制定相匹配的储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储能发展的规模和建设区域;第二,通过立法提高发电企业对新能源发电的配比,同时对新能源发电配比储能系统提出具体的要求。2)客观评估储能对新能源和电网发展的价值,制定合理的储能电价政策。综合考虑我国储能设施发展现状,建议储能设施输出电力价格的合理区间为1.52/度;储能设施吸纳电网的超需供电价为0.5/度;储能电站协助电网吸纳的超需供电有第一优先并网输配权,储能设施的运行小时数应不低于3500小时/年,放电运行小时数应不低于5000小时/年。3)出台针对储能产业的财税扶持政策。建议参照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对储能企业给予融资、投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如在融资上提供政府担贷款,给予贷款优惠利率;在投资上参考日本、美、德国等国家规定,考虑各种储能技术全生命周期的情况,给予一次投资30%60%的补助;在税收上,建议参照风电所得税方面享受三免三减半,增值税方面减半征收的税收优惠,对出口创汇的相关储能项目100%退还相关采购物料和设备的增值税。

(二)探索合理的商业模式,加快市场化发展步伐。合理的商业模式是储能规模化应用的突破口。以美国储能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储能商业化发展的机会主要集中在发电端、延缓输配电投资、辅助服务、用户端等领域。在发电端,美国具有开放、竞争相对公平的区域电力市场,并且具有颇为可观的峰谷电价差额费率,这为储能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商业利润空间;在延缓输配电线建设领域,美国每年用于输配电基础设施扩容的投资高达130亿美元,且这部分市场随着需求的增加而不断扩大,为储能公司或项目在这一领域获利创造有利条件;在辅助服务市场中,调频是最能为储能带来效益的,随着“按效果付费”政策退出,增加了储能的应用和盈利机会;至于用户端和分布式等领域,储能的应用主要通过分时电价和容量电价政策获得一定的收益,其带来的成本节约或收益较为直接,获得很多公司及用户的青睐。建议国家主管部委组织专项工作小组对国外成功的储能项目运营模式和国内有代表性的试点示范项目进行调研,综合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技术种类、不同地区、不同应用领域,积极探索电力供给侧、电网侧、用户侧和第三方运营商等多种商业模式,并明确各种商业模式下储能项目的利益分配机制。为确保扶持储能产业发展的稳定资金来源,建议考虑储能项目运营成本由受益者共同承担为原则(比如适当提高用电价格等)。

(三)加大技术研发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储能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能源企业、研究机构等多方的积极参与。我国储能技术发展滞后于应用需求,首先,国家应加强对储能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力度,探索开发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储能技术与产业化路径。应将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鼓励和支持各种储能技术的自主创新。其次,应进一步加大对储能技术基础研究的投入,积极吸纳高校、研究机构和储能企业参与到研发体系中,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以美国为例,美国能源部(DOE)、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以及派克研究(PikeResearch)等定期推出储能方面的研究报告,如DOE的年度储能研发进展报告、Pike公司的储能系统辅助服务报告等。这些对储能技术基础研究的投入,使得美国能够在储能领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审视发展情况,进行技术储备。

(四)大力推进示范项目建设,积累实战经验。国家应加紧安排多个储能示范项目,通过实施示范项目为储能企业提供重要的工程实践机会;应加大对示范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并明确各类储能示范项目的财政补贴模式及电价招标范围,避免造成项目建设方主导的低价竞争、不顾使用效果的恶性循环;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为纽带,鼓励技术多元化的示范项目;加快部署国家级综合性示范项目,鼓励地方和企业自主建设示范项目。通过智能电网系统、大规模间歇式电源接入系统、风光储互补发电系统、水光储互补发电系统、分布式发电系统等示范项目的建设和运行,为我国储能产业积累有关技术数据和运行经验,探索科学的商业化发展模式及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来源:中华新能源网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首页 加入收藏 法律声明 加入商会 会员专区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6-2022 cnecc.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联新能源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0773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948-1 法律顾问:北京瑾瑞律师事务所 王惠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