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园地
  您的位置:首页>详细内容
关键字搜索:
 
【副会长】友巨新能源总经理胡太铭一行到访商会秘书处 New
【北京大学】曾少军博士受邀主持能源项目专家评审 New
【秘书长】曾少军接待内蒙古新能源商会会长马培林一行
【新理事】湖北湘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代永刚
【公益沙龙】北京德恒律所:数据资源入表是保障企业合规运营的重要基石
【地方合作】沈阳市工商联副主席李彬一行到访我会洽谈合作
【新理事】浙江启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慧
【副会长】尚德电力董事长武飞到商会考察指导



2013-2014中国地热能产业发展报告
作者:郑克棪 时间:2014-8-11 16:47:00 

中国地热能产业发展在2013年经历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为中国地热开发的“第二个春天”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1    中国地热能产业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1.1  国家能源局等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指导意见

2013110,国能新能[2013]48号文《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发布。该文件明确了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以调整能源结构、增加可再生能源供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地热能技术进步,积极培育地热能开发利用市场,按照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经济可行的总体要求,全面促进地热能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并确定基本原则: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加强监管,保护环境。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地热供暖面积达到5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标准煤,形成地热能资源评价、开发利用技术、关键设备制造、产业服务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到2020年,地热能开发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

《指导意见》还强调了重点任务:开展地热能资源详查与评价;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积极推广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加快推进中深层地热能综合利用;积极开展深层地热发电试验示范;创建中深层地热能利用示范区;还要完善地热能产业服务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在政策措施中正式对地热能明确了完善价格财税扶持政策:按照可再生能源有关政策,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地热能资源勘查与评估、地热能供热制冷项目、发电和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特别明文规定:“按照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政策要求,对地热发电商业化运行项目给予电价补贴政策。还明确了:利用地热能供暖制冷的项目运行电价参照居民用电价格执行。

1.2  严重雾霾天催促可再生能源替代

2013年中国遭遇了史无前例特别严重的雾霾天气,是什么原因导致空气污染的如此严重呢?看过去十年:2002年我国燃煤年耗10.84亿吨,至2012年达到了24.09亿吨,为追求GDP快速增长带来的燃煤消耗量10年剧增了2.2倍;2002年我国私人汽车拥有968.98万辆,至2008年就猛增至3501.39万辆,全国开始奔小康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私人汽车在6年内飞速剧增了3.6倍。终于,我们得到了环境污染大爆发的回报,这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中国必须加快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化石燃料能源的步伐。于是,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同时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北京市将“构建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地热能和太阳能等为辅的清洁能源体系”列入了能源清洁化战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3  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

除国家能源局等发布《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外,2013年国家部门还发布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文件,对于我国地热能产业发展也是有利的。

2013625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发[2013]72号文发布《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等,将加强投入,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抓住机遇,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立足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381国发[2013]30号文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指出解决节能环保问题是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求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拉动投资和消费,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2    地热能开发利用的产业支撑

为了完成国家能源局等四部局《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地热资发展目标,适应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发展的需求,必须做好地热资源储备和关键技术应对等产业支撑。

2.1  地热资源勘查与评价

作为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基础保障,需要有相应数量的地热资源储备。作为建厂设计的依据,需要在区域性地热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对地热田进行更详细的勘查与评价,这通常还要花费一年到几年的时间。在我国转入市场经济体制后,国家对地热资源勘查的投入明显减小,基本只依靠开发商的积极性,在很小的局部范围内进行。“十二五”以来这种情况有了很大好转,国土资源部加强公益性的国家投入地热资源调查勘探,3年来已投入4.3亿元资金,包括各省市自治区的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和重点地区的勘探,如青藏铁路沿线西藏的高温地热田已列为首期计划,谷露沸喷泉区在2013年已布置钻井勘探。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曾认为中国的地热资源量太少,不足以开发利用,实际上过去的数字是计划经济时期对已经勘探地热田的一个局部统计,而且当时勘探深度较浅,那些数据不代表全貌。这次“十二五”国土资源部请中国地质调查局安排的“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就是要进行一次全国范围地热资源的全面评价,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至2013年已完成直辖市和省会级城市及百余地级市从地面至200m深度的浅层地热能的资源勘查评价,并作出开发利用规划;

2)常规地热能勘查评价: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地下200~3000m深度的常规地热资源调查,并进行地热资源评价,2013年已完成调查工作,正在整理汇总全国地热资源评价数据,将在2014年中完成和发布,初步数据是200~3000m深度的地热资源总量相当于8531.9亿吨标准煤。另重点选定青藏铁路沿线、华北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投入钻探,以备接续建立综合开发和梯级开发示范工程;

3)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评估:对全国地下3000~10000m深度的干热岩地热资源,进行初步研究和潜力评估,以利于对干热岩巨大潜力的后续研究和试验性开发。全国干热岩地热资源的数据也将在2014年中发布,初步数据是我国3~10km干热岩资源的热能量相当于我国2010年能源总消耗量的4000~5000倍。

2.2  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

“十二五”期间,已从科学技术部和国土资源部争取到了几项地热研究项目: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地热发电机组模块化关键技术与示范性研究,中低温地热发电技术研究,地热资源综合梯级利用集成技术研究,中国干热岩关键技术研究等,它们分属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科技部前瞻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推动国土资源重点领域科技创新计划。

科学技术部安排的“十二五”863项目“干热岩热能开发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总经费3900万元,由大学、研究所、地质事业单位和民企实体组成的地热联盟(产学研结合体)承担。2012年的实施中召开了地热高新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美国劳伦斯.伯克雷国家实验室的专家Krasten Pruess等参加了研讨会。201310月科技部对项目实施进行了中期检查,项目的四个课题研究取得如期进展。

中国工程院2013年安排了“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研究经费200万元,由中国工程院唯一的地热院士多吉负责,组合了国内地热界的专家数十人分担课题和专题研究。本项目通过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分析我国各类地热资源远景及产业布局,探讨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障碍与对策,研究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所需的关键技术及相关政策,提出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和路线图。2013年底进行了中期报告检查,项目将于2014年完成。

中国地质科学院于2012年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中的“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钻探实验”专题,在云南腾冲进行火山-地热-构造带科学钻探工程,拟钻2000m深度,完成地热地质相关研究。

《中国电力百科全书》为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对2001年的第二版改编第三版,增加了新能源发电篇的份量,其中的地热发电技术邀请地热相关专业的权威专家编写,2013年已终审通过,20143月进行了清样审稿,将于2014年中出版。

2.3  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2013~2014年的地热国际交流和合作活动进行得很活跃,反映了不同层次的走出去和请进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主办了2013年第二届和2014年第三届“中深层地热高效开发与利用国际会议”,邀请了国际地热协会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Roland Horne教授等外宾与国内地热精英共同研讨地热规模化开发与利用技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广东省地质局联合主办了2013年“广东地热勘探开发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十余位外宾参加了研讨会,中外专家广泛交流了当前地热勘查开发的新技术,为广东省正在进行的地热勘查工作出谋划策。

中国地热代表团20136月参加了在意大利召开的欧洲地热大会,此次欧洲地热大会400多人参加,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欧洲地源热泵利用世界领先,是此次大会的重点;干热岩研究欧洲也超过了美国,已2.2MW成功发电的法国苏尔茨EGS试验电厂项目的经验颇受欢迎,全欧的EGS资源图已编制完成。代表团考察了意大利拉德瑞罗地热田,参加拉德瑞罗地热电厂100周年纪念活动,对德国兰道和印希姆2EGS干热岩电厂进行考察交流。

吉林大学于20137月在长春市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干热岩资源勘查和增强型地热工程学术研讨会”,中外专家共同研讨了干热岩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未来前景,国际典型EGS示范工程成功和失败经验,及干热岩勘查与开发的相关技术,为我国正在开展的干热岩探查研究提供了帮助。

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甘孜州康盛地热能公司联合于20139月在四川省康定县主办“四川甘孜州高温地热资源专题研讨会”,邀请了国际地热协会前主席、意大利的Guido Cappetti和新西兰地热勘探专家Phil White到会指导高温地热勘探,中国专家也展示了相关研究成果,中外地热专家看好这片西藏和云南之外的川西高温地热区,在专题讨论中共同为下一步献计献策。

201311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矿业博览会在天津滨海新区开幕,大会还举行了发展地热产业建设生态文明主题论坛。

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2013年接待了朝鲜地热代表团的来访,就两国地热发展情况进行了学术交流,代表团考察了北京南宫和天津地热开发利用情况。

3    地热能发电利用的突破

地热发电可以最充分发挥中高温地热资源利用的优势。地热发电在所有可再生能源利用中具有最高的利用系数,据世界能源委员会(WEC)给联合国的世界能源评价报告(2007),经统计世界上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装机容量与年生产电力,得出各能源的发电利用率平均值:地热发电0.72,生物质能发电为0.52,水力发电为0.42,风电为0.21,太阳能光伏发电为0.14。据此,考虑相同的投入,地热发电在所有可再生能源中可以获得最高的电力产出(见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40多年来,中国的地热发电利用走的是一条下坡路,1970年广东省丰顺县邓屋村利用92°C地热水试验发电成功时,我们是世界第7个地热发电的国家,但此后我们的发展太慢,至2004年我们成为世界第15名,2009年我们的排名已变为第18名。略可安慰的是,中国地热发电近年稍有进步和增长。

3.1  西藏羊八井地热电厂独树一帜

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始于1977年,1兆瓦(MW)的地热试验电厂在当年发电试验成功,成为世界屋脊上的一颗明珠,电厂装机容量逐渐增至1991年的25.18兆瓦,为西藏藏中电网给拉萨市供电做出重要贡献,当时曾达拉萨市平时总用电的40~50%,冬季用电的60%35年来羊八井地热电厂一直安全运行运行。按照世界地热发电的惯例,高温地热电厂发电25年后通常产能明显衰减,但西藏羊八井地热电厂突破常规,进入21世纪以来年发电量超过1亿度(kWh,千瓦小时),2008年创发电量的历史最高记录1.436亿度,2009年发电量1.420亿度,2010年发电量1.359亿度,2011年发电量1.373亿度,2012年发电量1.257亿度,2013年发电量1.327亿度,地热电厂累计发电总量已达29.97亿度。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3.2  西藏羊易地热电厂开始建设

我国高温地热资源分布在西藏和云南西部,西藏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又严重缺电,地热发电本应是解决西藏电力短缺(尤其是冬季)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优选,但是坚冰一直未能打破。直到2009年以来,情况开始有所转变。

2009年国电龙源电力集团西藏新能源公司在西藏羊八井地热田投入安装了1兆瓦螺杆膨胀机地热发电机组,2010年又增加了第二台1兆瓦机组,这2兆瓦的地热发电装机运行正常,2013年发电量1050万度,200910月以来累计发电2358万度。

2011年,江西华电电力有限公司出资成立了西藏华电地热开发有限公司,并注册成立了当雄县羊易地热电站有限公司,计划投资8亿元开发羊易地热电厂,原设计规模40兆瓦,但西南电力设计院的初步设计经专家组评审后,建议稳妥削减为32兆瓦,分两期实施,一期和二期各安装16兆瓦20119月利用早先的地热勘探井首先实现了400千瓦的试验装机,2012年又增加了500千万快装机组,均已成功发电,并作为生产井钻井和电厂建设用电。2012年羊易地热发电新的地热生产井开始钻井,2013年已钻完两眼井。电厂厂址的规划用地已划定,现场竖起了效果图的大牌示,基建工程正筹备开始。

作为配套任务,经西藏自治区批准,2012年揭牌成立了西藏地热(发电)工程研究中心,旨在研究西藏地热发电及应用的关键技术、培养科研工程队伍、搭建产业与科研桥梁、促进技术转化、提高地热发电综合利用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为了便于在北京的研究和联络协调工作,2013年又成立了北京博达深地热发电工程技术研究院。

羊易地热电厂的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开始发电,到“十二五”的2015年将完成设计指标,达到32兆瓦发电运行,届时我国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可实现一个飞跃,达到60兆瓦

4    常规地热能的直接利用

4.1  地热供暖

地热供暖是最能充分发挥中低温地热资源优势的利用方式。我国建筑能耗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10%,近年已上升到超过30%;而建筑的最大能耗是供暖和空调,它们占建筑总能耗的55%。传统的燃料锅炉和热电厂热力(热水)管网的城市集中供暖模式,不但产生CO2温室气体排放,而且将煤炭和油气类高品位能源转换成70~90°C的低品位热水去作供暖利用,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近些年来我国提倡的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促进了地热供暖应用的发展。

2014227,国家能源局在河北省雄县召开了全国能源局长地热能开发利用现场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主持会议。吴新雄指出,加快地热能开发利用有利于提升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优化能源结构,治理大气污染,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河北雄县开发利用地热能集中供热,满足了县城90%以上的供热需求,建成了华北首座“无烟城”,同时对地热供暖的尾水实施回灌,保护地热资源实现了可持续开发,这为全国开发利用地热能提供了宝贵经验。会议要求总结雄县经验,推广雄县模式,在全国复制10~20个雄县模式。

天然产出的中低温地热资源,温度在70°C以上的地下热水,最适宜作为建筑供暖的热源,它免去了燃烧,没有CO2排放;而且50~60°C的地下热水也能用作地板式供暖。天津城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80°C以上地下热水,地热井产出的地下热水首先通过传统散热器(暖气片)方式利用,其回水再供地板供暖,且二次回水通过热泵加热后再作供暖利用,通常一眼地热井的梯级利用可供暖20万平方米。天津市地热供暖面积2013年中达到了1550万平方米,一直居全国首位。

我国常规地热供暖的总面积2004年为1272万平方米,2009年达3020万平方米,平均年累进增长率为19%2013年全国常规地热供暖的总面积超过5000万平方米。在最近4年的突飞猛进是中石化集团新星石油公司的贡献,他们近年在国内以开发地热供暖为主业,承包了河北省雄县和陕西省咸阳等许多县市的地热供暖,实施排他性独家开发,创造了雄县模式,至2013年他们完成2000万平方米的地热供暖目标。另有些私企也在河北省献县、四川省康定县等做了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地热供暖。除上述外,地热供暖还在北京市、山东省、河南省及黑龙江省的一些城市有较大发展应用。

黑龙江省的林甸县全县地热供暖面积现达到了68万平方米,他们发展地热供暖已有十余年,2012年林甸县举办国际温泉名城论坛之后,吸收出席论坛的国内相关领导、专家、名人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林甸地热供暖等温泉产业发展和温泉名城建设。

4.2  温泉洗浴和医疗

温泉水自古以来就用作洗浴和医疗利用,有独到的长处,可以充分发挥地热资源所含矿水成分的作用,远远超出普通热水洗浴的功效。地下热水在地下深部地球化学环境较高温度、压力的条件下,溶解了丰富的矿物质,如偏硅酸、偏硼酸、硫化氢、氡、镭、氟等成分,通常构成医疗矿水,具珍贵的医疗价值,这正是温泉水在世界上数千年来传统作为洗浴和医疗利用的原因。温泉洗浴医疗是低温地热资源(地下热水)最普及的利用方式。许多传统的温泉区,基本上都有民间的温泉洗浴利用,还包括简陋的医疗利用,如云南西部的高温地热显示区,有利用地热蒸汽熏蒸、热水拔罐等土医治疗,当然更多的是温泉疗养院、温泉康复中心在医生指导下的温泉理疗,包括浸浴、运动浴、喷射浴、泥疗、水疗、水电疗、饮疗等内容。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市场经济下的地热开发中,开发商将传统的温泉洗浴医疗提升,注重发展温泉游泳、温泉度假村和温泉旅游项目,推崇温泉养生、温泉文化,极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大大提高了温泉利用的价值和利润,也正是这样的高回报率,吸引和带动了更多开发商对地热开发的投入,造就了这些年来我国地热开发利用的持续发展。

2009年我国温泉洗浴和医疗利用的地热资源设备容量1826兆瓦热量,年利用能量23886 兆兆焦。据不完全统计,至2013年我国温泉洗浴和医疗利用的年增长率平均约近8%

4.3  温室种植和水产养殖

地热温室种植和水产养殖是低温地热水直接热利用的主要用途之一。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准提高之后,反季节的新鲜蔬菜、高档花卉和鲜活水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燃煤的温室大棚种植和养殖,一是燃料成本高,二是造成空气污染,而且温室温度不稳定。中低温地热资源正具备这方面的优势,地热水可以直接用于温室供暖(包括土壤加温)和温水养殖。地热温室种植和水产养殖可以数十倍提升产量和产值,创造出较高的地热利用经济效益。

我国的地热温室种植和水产养殖逐年有所增长,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北京、天津都建成了单体达3万平方米的玻璃房地热温室,兼有温度、湿度的自动调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9年我国地热温室种植和水产养殖的设备容量分别为146 兆瓦热量和197 兆瓦热量,年利用能量分别为1688兆兆焦和2171 兆兆焦。据不完全统计,至2013年我国地热温室种植和水产养殖的增长速度,大致在每年3%左右。

5    浅层地热能的地源热泵利用

5.1  地源热泵工程应用继续大发展

依靠地源热泵技术开采浅层地热能用于供暖和制冷,虽已有近百年的研究和应用,但直到20世纪的最后10余年才赢得了大发展,为世界地热开拓出一个新领域。由于其在节能和减排中的特别优异表现,赢得了政府和大众的青睐,自此直到2009年世界地源热泵的装机容量和利用能量年增长速度还保持接近20%的水平。我国的地源热泵工程应用差不多在20世纪末起步,但发展速度远超世界,2004年排名世界15位之后,至2009年已在世界43个应用国家中跃居第二!北京的地源热泵工程应用最初居全国之首,至2007年沈阳市后来居上,跃居全国第一。2009年沈阳市地源热泵供暖面积已达5462万平方米,北京2100万平方米,全国总利用面积1.007亿平方米,相当于利用热功率5210兆瓦热量。近年来,全国地源热泵工程应用的发展格局略有调整,沈阳减缓了之前三年的特高速增长,北京保持500万平方米的年增长速度,但国内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高速发展。河南全省多地近年地源热泵应用大发展,现总数已超过2500万平方米,仅次于沈阳和北京,居全国第3位;江苏省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房屋冬季供暖的福利,现在经济富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开发商建设的地源热泵供暖的商品房大受欢迎,开发商获得了更多收益,也带动了更多的后来者,同时地源热泵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湖北省武汉市同样,政府出面提出“冬暖夏凉工程”,新建建筑全都采用地源热泵,为全市居民提高生活福利。2013年底,全国地源热泵总利用面积达3亿平方米,其利用浅层地热能的装机容量已超过15GWt,年利用能量75600 兆兆焦热量,2010年以来的平均年累进增长率约32%,仍远高于世界增长速度。

2012年,我国南方地区冬季供暖问题成为突出议论,针对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的淮河以南不供暖的规定,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供暖需求提上日程,武汉市政府已提出了“冬暖夏凉工程”的目标。专家对南方城市供暖讨论的主流意见认为,南方供暖无可非议,但不必像北方的集中统一供暖(耗能大),可以分散因地制宜解决,从地源热泵高效节能和减排的优势,可以担当南方供暖的首选。事实上,近年来长江流域部分开发商建设新型居民小区,已看准了满足用户的供暖需求,并得到用户的普遍欢迎。2013年国家能源局等发布的《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确定浅层地热能建筑供热面积至“十二五”末2015年要达到5亿平方米,这需要我们在目前基础上继续保持30%的年增长发展才能实现。

2013年初我国北方大片地区出现前所未有的严重雾霾天气,北京气象局发布了史上第一个最高级别的霾橙色预警信号。谁也不希望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和扩散,如何从源头控制和改善我们的空气状况?北京市环保局解释此次重污染的根本原因是污染物排放量大,包括燃煤、机动车、工业排放和扬尘,因此,提倡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尽量替代常规的化石燃料能源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地源热泵减轻空气污染的效果非常明显,北京市已在2013制订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确定了将“构建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地热能和太阳能等为辅的清洁能源体系”,包括进一步支持地源热泵的发展。

5.2  国家对地源热泵行业的政策支持

地源热泵的典型应用项目在前几年财政部和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财政支持的新能源建筑应用示范中获得过资金支持。2012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局关于申报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建设,大力支持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促进智能电网、新型储能、新能源交通等技术在城市中的利用;并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建设100座新能源城市、1000座新能源示范区和10000个新能源示范镇。2013年在此基础上又提升了“智慧城市试点”的更大力度支持,西藏拉萨已列入该试点城市。

国土资源部作为中国地热资源(包括浅层地热能)的行政主管部门,历年发布过多个文件,积极倡导和推进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十二五”开始,在完成北京市和天津市的“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试点后,2011年和2012年已完成全国所有省会级以上城市的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评价任务,2013年任务扩大到一批地级市完成了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评价,划分水源热泵应用的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及地源热泵应用的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一般适宜区。该公益性成果提供给社会和行业应用,可避免开发商的投资风险,保障地源热泵应用工程的节能减排和投资回报效益。

5.3  地源热泵制造和施工产业发展壮大

为适应地源热泵工程应用快速增长的巨大市场需求,国内地源热泵生产企业得到相应的大发展。山东省的富尔达公司最早开始了国产地源热泵的生产,包括主机和附件(压缩机部件仍靠进口)。10余年来,我国生产热泵机组的厂商已发展至超过200家,分布在山东、北京、深圳、大连、杭州、苏州、广州等地。国产品以水-水系统的大机组为主,主流是螺杆式压缩机+壳管式换热器,也有涡旋式压缩机+板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的模块式机组,大型机能达2000~3000 千瓦制热(制冷)量,也有小型适应家庭使用的小于10 千瓦机,但以50~2000千瓦为主要产品。除热泵主机外,热泵相关配件和PE管线等的生产厂家还有百余家。另外,国外知名品牌的热泵公司也陆续登陆中国,建立生产基地或合资企业,产品就地供应中国市场。

再者,设计和施工队伍也适应工程市场发展的需要而迅速扩大,组建的新公司初时聘用顾问、借用人才、委托设计,后来招收毕业生、吸引跳槽,经过几年的打拼,现在已趋成熟、老练。目前全国该行业的设计和施工队伍超过10万人。

5.4  地源热泵行业的发展成长

作为标志性的行业大型活动,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和国际地源热泵协会中国地区委员会主办,由《地源热泵》杂志和地源热泵网操作,2013年在天津举办了四季春冠名的“第五届中国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地源热泵从业精英及政府嘉宾、行业协会领导、大专院校科研人员、房地产商及设计院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此次论坛上,天津市国土房管局代表到会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国务院参事中国工程勘察大师王秉忱、全国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许文发等20余位权威专家及企业领导登台发表了精彩演讲,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对当前国家新能源发展取得的成果、地源热泵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存在的焦点问题以及出现的新趋向和新动态、新政策作了精彩演讲,引发了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

另一项标志性的行业活动是“中国地源热泵行业十强企业”评选,该活动从2009年度起已经连续进行了四年,每年评选主机生产和系统集成两类,各评选出10家企业,作为行业的标兵“十佳”。地源热泵行业市场也竞争激烈,每年的第一名、第二名的排序都不同,名牌大企业也有落马的年头,新兴企业也有后来者居上者。为了避免“金钱交易”之嫌,评选不收取费用,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评选原则。2013年评选了“2012年度中国地源热泵行业十强企业”,对2012年的地源热泵行业企业的业绩,经信息检索、实地调研,通过客户反馈、业内专家评选、各主流媒体推荐、网上投票等进行全面评估后最终评选出结果。历届的十强评选中诸多企业竞争剧烈,2012年度最后由山东宏力空调设备有限公司10家企业获主机生产十强企业,际高建业有限公司10家企业获系统集成十强企业,在“2013第五届中国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时获得颁奖。2014年初正在评选的十强企业又增添了地源热泵管材生产企业的评选,以鼓励和带动PE管材生产企业的积极性。

6    干热岩地热资源的研究开发

干热岩地热资源研究开发目前虽未形成商业和产业规模,但其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已在地热界引起相当关注,国企和民企都开始有所涉足。它在国际上现称增强型地热系统或称工程地热系统,国外以3个英文词的字头缩称EGS表示。

6.1  美国《地热能的未来》对世界的冲击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2007年完成了《地热能的未来¾¾ 21世纪增强型地热系统(EGS)对美国的影响》的研究报告,该研究面对美国的人口增长,社会电气化的发展,考虑美国长期能源供应的安全,对抗可能因油价波动或供应中断招致的经济不稳定,提出地热能能否在2050年提供1亿千瓦的发电装机容量。研究结果发现,增强型地热系统可以提供这样的电力和热量供应。其原理是对地下4000深度以内的高热岩体,通过钻井和制造人工裂隙(压裂),从一眼井向地下注入冷水,从另一眼井产出高温水热蒸汽,可供发电。增强型地热系统是潜力巨大的本土化资源,不像现在开发的水热型高温地热资源那样受地域地质条件的限制,而且这种清洁能源招致的环境影响最小,还可以做到合理的开发投资和有竞争性优势的运行成本,美国该技术的商业化规模可望在10~15年内实现。研究报告估算了全美国增强型地热系统的资源基础超过1300万兆兆兆焦,其可开采量超过20万兆兆兆焦,这个数字相当于美国2005年一次能源消费量的2000倍!

美国能源部为了验证该成果,随后组织了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等专家作出了《EGS技术评估报告》和《美国地热能市场报告》,充分肯定了前者的成果。

增强型地热系统先后在世界上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日本、澳大利亚、瑞士8个国家已经历过30多年的研究。受美国上述报告的影响(鼓动),现在世界上更多的国家正加入进来,包括印度、韩国等,加强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以尽早实现其商业应用的目标。

6.2  干热岩EGS研究开发的最新进展

美国的动作带动了世界上干热岩EGS研究的热潮,过去美国和日本等进行了干热岩百千瓦级小型发电机组的试验运行,现在欧洲已走到了前面。2012年在靠近法德边界法国境内法德联合研究的苏尔茨EGS电站已成功运行2.2MW机组,并计划增建1.5MW机组。同年德国在莱茵盆地南部的兰道EGS地热电站3MW机组成功发电,其利用循环出160°C地热流体双工质发电,年运行超过8200小时,年利用率高达93%;同时,德国印希姆EGS地热电站5MW机组也利用循环出160°C地热流体双工质系统成功发电。澳大利亚在南澳库泊盆地过去循环成功175°C、但遭爆炸停止的工地,2012年新钻成4号井,20134月成功循环出190~210°C的高温两相流,带动1MW机组实现了试生产。

6.3  中国干热岩的起步研究

2007年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与澳大利亚Petratherm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承担“中国增强型地热系统资源潜力的研究”项目,2008年中澳两国专家已联合在一些可望有潜力的选定地区开展了初步调查,采集了试验样品,结合地质资料的进一步分析测试和模型研究等工作,初步选出几处前景区,拟进行深部地球物理勘查,然后在验证的前景区投入实际钻探。2009年该项目在澳大利亚进行了结题讨论会。由于澳大利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计划后续开展的研究未能继续。

“十二五”以来国内干热岩的研究开发开始了新的进展。

吉林大学牵头,组织了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天津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研究队伍获得了国家科技部的“干热岩热能开发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863项目,该项目包括4个研究课题:干热岩靶区工程测试及人工压裂工艺技术研究(吉林大学);干热岩地热地质资源评价与开发技术研究(广州能源所);干热岩发电及综合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天津大学)和干热岩能量转换效率评价技术研究(清华大学)。20139月科学技术部组织了对该项目的中期检查,各课题进展有序,已获得了阶段性成果。

国土资源部安排的干热岩研究课题也在抓紧进行中,试验性钻探在比较了西藏云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资源条件和试验条件后初步选定在东南沿海,计划2014年先投入地球物理勘查,然后可以比选出最佳位置,实施试验钻井。如果抓紧我国可望成为干热岩钻探的第九个国家。

7    投资与融资

2013年在国家《指导意见》的政策推动之下,中国地热界出现了欣喜的进步,国企和民企都表现出投资高温地热发电和中低温地热供暖等利用的积极性,我们对上世纪70年代中国地热轰轰烈烈的全面发展称之为中国地热的春天,而现在可以说,中国地热开发的第二个春天到来了。

7.1   国企投入

国内五大电力集团和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国有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在近年设立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门中考虑了地热能的开发。具体到投资项目,先以地热供暖项目为主,但在2013年《指导意见》的感召下,也开始对地热发电项目动心。

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与河北省雄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开发雄县地热资源合作协议》,承担全县城规模化地热供暖,后续几年来实施了钻探生产井和回灌井,建设供热站,目标是要逐步实现雄县全县城地热供暖100余万m2,努力建设雄县“无烟城”。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在雄县的角色相当于能源服务公司的全承包服务,一切投入全由其承担,从设计、施工、安装到操作运行,以收取供暖费作为投资回报。2011年该公司已与保定市政府签订了协议,承担保定市及所属各县地热资源开发作地热供暖,2012年以来新项目已开始实施。

肯尼亚在地质上位于东非大裂谷构造,是全球性的高温地热带之一。中石油集团前些年由下属长城钻井公司在肯尼亚承包高温地热井钻井工程,2013年肯尼亚发布了2014公私伙伴关系PPP)国家优先项目清单,其中包含3个地热发电项目和一个地热管线项目,鼓励投资人参与,中石油等国企正考虑或许可以去投资那里的地热项目。

7.2   民企投入

设计装机容量32MW的西藏羊易地热电厂是民营企业江西华电电力有限公司独资投入,计划用其自身的产品螺杆膨胀机(全流发电)地热发电,在2011年以来两台试验机组共900kW发电运行的基础上,2012年和2013年安排了生产井钻井和电厂厂房建设准备,该项目总投资超过5亿元,鉴于西藏的特殊困难条件,每千瓦装机的投入成本远高于内地。

对于温泉度假村、温泉养生中心之类的地热休闲旅游开发,全国各地都有开展,并从大城市和沿海向内地扩展,基本都是民营企业开发商的投入。

 

来源:中华新能源网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首页 加入收藏 法律声明 加入商会 会员专区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6-2022 cnecc.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联新能源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0773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948-1 法律顾问:北京瑾瑞律师事务所 王惠红律师